6月13日,世历所举办学术报告会,宋岘研究员做题为《中国的阿拉伯学研究》的学术报告。 宋岘介绍,“阿拉伯学”一词源自西方的“中亚学”研究。要想涉足中亚学研究,必须具备突厥学、印度学、伊朗学和阿拉伯学知识。作为中国的中亚学学者,还需通晓中国通史。现实中,我国史学界还没有出现过具有这种知识结构的人。因此,中国的中亚学研究无法由一人独立进行。它只能是有组织的集体性的合作研究。 中国的阿拉伯学是个历史学概念,主要是搜索汉文典籍中的阿拉伯因素和阿拉伯文献中的中国因素。因此,从事中国阿拉伯学必须作中文和阿拉伯文两种古文献的比对,还要通读和掌握相关的通史类的汉文史书和阿拉伯文史书。在涉及专题研究时,则必须认真通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很多阿拉伯文地理志,多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大量地描述了古代阿拉伯对中国的国家交往和民间贸易,记录了很多中国的历史地理情况。它们记述了中国的海港码头、中国的重要城市及长城,以及各种物产,也记述了中国的帝王、朝代的传承及农民起义。这些资料有利于中国史的研究。(世科)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