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读书不可“贵以专”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山东省临沭科技局 孙欣    中华读书报    (责任编辑:admin)
很多人片面地理解读书的“贵以专”,特别强调一个“专”字,除了自己偏好的类别或自己喜欢的作品之外,剩下的就不再问津,这种“专攻一业不及其他”的阅读方式,无异于画地为牢、自我封闭,无论是对求知还是对做学问都很不利。
    古人把有学问的人称之为“博士”,是很有道理的,纵观古今中外,但凡有所建树的人,大都是广闻博学之士。南齐科学家祖冲之“不但专攻数术,而且搜练今古”;唐朝散文家韩愈“少好学问,自五经之外,五代之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宋代王安石则“自百诸子之书,至于《哈经》、《素问》、《本草》,无所不读,无所不问”。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交叉,边缘学科的层出不穷,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知识格局要求我们读书要更广更博。西方国家曾对2000名科学家的成果论文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了调研,发现他们中间很少有人只精通一门专业。语言学家赵元任说:“要作哲学家,需念不是哲学的书。”德国化学家希腾贝格也说:“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未必真懂化学。”这些话听起来似乎不合情理,但仔细思量,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各个学科之间不仅相互渗透,又需要互相支持,再经过相互补充,才能趋于完美。
    据说,阿基米德对王冠含金量的计算方法百思不得其解,却在浴盆里受到启发。阿基米德所悟是由于人脑的两个半球各司其职,分别司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所造成的,读书也是一样,在读书的过程中交替阅读不同内容,不同类别,不同学科的书籍,正好适应大脑活
    动规律,让大脑轮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疲劳,提高了效率,说不定还能从中受到启迪,解决一些难题。而读书“贵以专”的习惯,势必造成视阈短浅,结构单一,使自己的知识面越来越窄,读书的效率和效果也因此打了很大的折扣。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