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从“屈原精神”中汲取力量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曹诚志    光明网    (责任编辑:admin)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两千多年来,每逢这个日子,炎黄儿女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等传统方式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据悉,中央电视台将在今年端午节当日现场直播汨罗江畔祭祀屈原仪式等。祭祀屈原,就是要从其抱石投江的故事中汲取一种伟大的力量,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际行动。
    屈原青年时代就有着出色的才干,进楚国朝廷不久,便受到赏识,先后任职左徒、三闾大夫,但其政改主张始终未能实现,最后被削职流放。后来获悉秦兵攻破楚都郢,犹如晴天霹雳,悲痛万分,便来到泊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江自尽。“屈原精神”绵延了2000多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笔精神财富,无论何时何地,对我们永远都是一种教育和激励。
    这种精神是热爱祖国的精神。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雄心壮志,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仍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为念;明知面临着许多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这种精神是坚持真理的精神。从政期间,屈原坚持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等美政思想,“虽九死而犹未悔”,表达了坚持真理的的无私无畏。流浪后,仍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铭志,鼓励自己。同时,在流浪期间他还写就了《天问》一书,连向苍天提出172个问题,再次表现了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宁死不屈的精神。任职期间,屈原志洁行廉,同情百姓,为民谋利,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作殊死斗争。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不苟且偷安、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始终“忍而不能舍也”。即使流浪以后,仍投水以明志,以剖心迹,使屈原精神上升到一个理想的高度。
    屈原故事是悲惨的,但“屈原精神”永远是伟大的。二十一世纪初,中华民族迎来了复兴的重要时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进程中,“屈原精神”无疑是一面不朽的旗帜。高擎“屈原精神”这面旗帜,就可以向崇洋媚外者开火,向随波逐流者开火,向同流合污者开火,焕发爱国报国的热忱,焕发刚正不阿的正气,焕发求索创新的壮志。只要中国人民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步调一致,不懈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