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 近日,学者杨念群教授新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据作者介绍,这部著作从1995年写起,至2006年完成,历时十年。 是什么原因让一位历史教授花费十年时间攻写一部相对边缘的“医疗史”?杨念群教授谈道:“严格地说,这不能算是一部‘医疗史’。在国外,从‘医疗’的角度探索‘空间政治’的历史问题已是一门显学,而国内则刚刚起步。书中既包含了所有中国人最熟悉的本土经验:比如从大家熟悉的吉祥姥姥(接生)、阴阳先生(送死)再到后来的赤脚医生,还包含了在整整一个多世纪里,随着西医的侵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的惊人改变:从传教士医院、‘白大褂’下乡、中西医之争、防疫全民动员到爱国卫生运动,最后,到现在中国医疗构架的建立。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体会到的。” 为了完成这部书,作者采访了多位当年的“赤脚医生”,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卫生资料,以获得真切的第一手资料。对于书名《再造“病人”》的含义,作者说到:“这本书是要探讨晚清以来的中国人如何从‘常态’变成‘病态’,如何在近代被当做‘病人’来加以观察、改造。所谓‘东亚病夫’的称谓既是中国人被欺凌的隐喻,也是自身产生民族主义式社会变革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治病’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医疗过程,而是变成了政治和社会制度变革聚焦的对象。”作者希望这本书可以给目前的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一些历史参考。 (许嘉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