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读《梁漱溟晚年口述》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文汇读书周报    (责任编辑:admin)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 [美]艾恺采访 一耽学堂整理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个书名真是意味深长。
    前几天去书店,习惯性地浏览排行榜,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竟然排在第一位。要知道,这可不是通俗读物,而是梁漱溟的晚年口述记录。一位美国的研究者,钻研资料经年之后,上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出版了梁漱溟的研究传记。一直到大陆结束了意识形态隔绝的1980年代初、梁漱溟已届87高龄时,这个美国人终于能访问他并印证自己的研究成果。当年的录音几经周折,最终衍成了这本厚厚的书,因此,里面更多涉及的,还是学术和思想。这是我惊讶于排行榜的主要原因。
    对梁漱溟,除了学术界或对中国思想史有所了解的人,其他领域,更不用说普通大众,知道他的恐怕并不多。虽然此书店定位在学术与知识分子,不过排行榜现象并不完全归因于此。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一个思想家重新被提起,总是有原因的。
    梁漱溟代表了中国传统儒家的延续,如一脉细流,自20世纪初,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百年历程中,一直徘徊于主流的边缘。当年,对陈独秀、胡适及知识界所力倡的“全盘西化”,梁漱溟是持不同观点的。就我所理解,梁漱溟的理想是调和中西,他看清楚了老中国的特性,希望新中国是脱胎于老中国,在古文明的基础上、或者框架内,吸纳西方的物质文明,而不是毁灭旧的,重造一个新的。他尤其反对引进“阶级斗争”这个理论,在他看来,中国没有阶级,只有贫富贵贱,却可以上下流转而相通,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他的“无阶级说”可以商榷,而人类实践证明了,“斗争”并不是社会进步的好途径。可是,梁漱溟的存在,在中国社会改革的滚滚洪流中颇有些孔子奔走列国无果而终的意味。还因为,他的理论和实践(乡村建设)也许更适合于试验而非实践,在中国内忧外患的现实下,终被淹没在更激烈的革命斗争的洪流中。
    然而,中国对现代化的百年追寻却渐渐走到了十字路口,道德、秩序、体制、思想、文化、教育……似乎问题频出。当一切都被“科技”控制之后,人心该往何处走?我想,梁漱溟一生试图解答的这个问题,正暗合了当前某种思潮的潜流,其实,即是对全盘西化、或现代化的反思。
    梁漱溟从青年时代投身中国社会改革,历经清末、军阀混战时期、民国、共和国、改革开放,在1949以前更直接周旋于高层参与国事,因此在这本晚年口述史中,他对自己一生交往、思想的根本、中国文化、中西道路的异同、现代化的出路以及中国的未来,作了集中阐述。在他看来,人类将次第面对三大问题,第一是人对物(自然)的问题,西方文明成功地征服和利用自然,已解决此问题;第二是人对人的问题,如何彼此相安共处,中国儒家文化的“孝悌慈和”正可发挥作用;第三是人对自己(生命)的问题,这将是印度文化要解决的。梁漱溟认为,人类社会已到第二阶段,中国的儒家文化正面临铁肩担重任之际。那么,儒家文化能复兴吗?儒家文化能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吗?……梁漱溟当年的回答是:“中国假定能够说有民族性、民族精神,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尽管说,他已经变化很大,或者是破坏很大,但是还是有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气味。”他的不容置疑,让我茫然的心多少生出一些希望来,虽然从现实看,“破坏很大”。
    这是一本口述史,而且整理者严格遵循口述史的记录原则,对所有口述内容都保持一种尊重的态度,除了内容,还有语气、习惯用语、甚至重复……从中能了解到口述者很多的现场状态。这对特定历史的真实保留,是一个巨大贡献。我是在大概了解了梁漱溟的一生行状后,才读到《这个世界会好吗》,竟然有酣畅之感。我想原因大概有二,一是梁漱溟留下来的,大多是断续的思想,缺乏体系因而使解读变得不容易,这和他是一个实践家而非学问家有很大关系;二是梁漱溟留给后人的最深刻印象,几乎也是一个符号——新儒家的创始人,但是对新儒家的认识和研究,在1949年后的大陆,也是一个巨大的缺失。在这样的阅读语境中,进入梁漱溟的世界,我的步伐是迟涩的。此前,我曾经寄希望于汪东林的《梁漱溟问答录》,读过之后我深为作者遗憾,本来,汪东林因为在政协工作的关系,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与梁漱溟的接触应当是最密切的。所以,当《这个世界会好吗》出现在我面前,我以为,这个遗憾一定程度得到了弥补。
    还要说说这本书的装帧,虽说内容难免艰深,但整个设计却雅致,不至做古板相而拒普通人于千里之外。对应于内容的相对枯涩,这是一个消解枯涩的很不错的尝试。内页里的天地颇宽,一方面在阅读心理上不至于加重思想的密集性,另方面有心得者则可以纵横思绪。只是在书口处,有时会将书中相同内容提取出来,有点奇怪,可能意在版式的活泼和阅读的方便吧。(汪凌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