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畅销和影响,在学术和观点上予以刘心武极大帮助的红学大师周汝昌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日,记者来到周汝昌先生的家,又见到了这位老人,周先生的家简单朴实:几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家具,书籍、信笺等各种资料占据了不大的客厅。女儿伦苓说这些东西谁也不能动。周先生的视力近乎失明,但他却知道哪一件东西放在哪里,这些东西陪伴他几十年了。周先生安静地端坐在客厅的一角,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艺海生涯;满头白发的他在阳光中格外的飘逸,眉宇间显现的,仍是诗人的青春和激情。 尽管周汝昌现在的视力极差,但他却依然坚持自己写作,不愿走“口述”的快捷方式。周汝昌认为,怎么说,就怎么记,那是白话,不是文。书面语的“音韵美”是口语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他更愿意享受那种扑在纸上书写的感觉。 周汝昌还讲述了自己与《红楼梦》的结缘,他出生在天津一个叫“咸水沽”的村镇,家有一个“花园子”,是天津人说的“草火(柴火)园子”。祖父酷爱文学艺术,因见园子里有明末遗存的古树,就引泉搭桥,堆土作亭,竟然经营得很像个样子了。他小时候母亲常讲园子的旧事,母亲说,那园子里花草树木好看极了!每到花儿盛开时,祖父总是把全家各院的闺女媳妇们叫去,一齐去看花,那一大群花团锦簇的人,就由祖父带领着各处游逛,还给她们讲这叫什么花,那是什么树……母亲总说,那情景真像是《红楼梦》!母亲喜好《红楼梦》,也常常讲《红楼梦》。母亲的话,他当时并不全懂得,可是总也难忘,总在想象那个境界。她有一部《石头记》,周汝昌就拿过来试着看。这也许就是所说的“前缘”吧。 周汝昌本不是研究红学的,而是翻译诗歌。上大学时,周汝昌学的是英语,出于个人的爱好,周汝昌很想研究中国文化中的美学、诗学、书法学、艺术学原理。周汝昌认为《红楼梦》本身就是集大成的作品,不忍放弃,加紧研究。■闻雨 来源:新闻午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