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围殴"刘心武、胡文彬与学术挞伐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张显峰       (责任编辑:admin)
“围殴”是个粗鲁的词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黑灯瞎火的地方,或者棍棒交错的声响。纵使再公开、再“文明”,也难免挑衅道德和法律的嫌疑,除非棍棒之下真是个十恶不赦的凶徒。倘若学术争论演变成“打”某某人学术的“假”,继而群起而攻之――“围殴”之,总免不了痞子味,怕是有些愧对学术的名衔。
    最近有两篇文章很“值得”玩味。一个是薛涌的《我看“围殴”刘心武这场闹剧》,一个是王乾荣的《也看“围殴”胡文彬这场闹剧》,都登在《新京报》上。后者是对前者的反驳。刘心武之被“围殴”,是因为他上了中央电视台,讲了他的“《红楼梦》研究”,“主流红学家”认为他是“猜谜”不是学术,自然要来“打”这个“假”的。胡文彬之被“围殴”,是因为作为“主流红学家”的他带头“围殴”了刘心武,一些人“路见不平”。
    我不知道,两位先生是如何想起用这个“野蛮”的词汇的,但隐隐觉得有几分贴切。刘心武先生的研究是不是学术,我这个红学门外汉自然无权表态。但不可辩驳的是,他的研究融入了很多中国文化精华,并使日益冷清的古典著作《红楼梦》又热了起来。这难道不值得“主流红学家”深思吗?红学研究的确是“少数人的事业”,但却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少数人的事业。如果红学研究只是孤芳自赏,不能激发更多读者阅读《红楼梦》的兴趣,理解《红楼梦》从何谈起?个中文化精华又由谁汲取?学术的价值又如何体现?
    “主流红学家”能站出来质疑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刘心武先生的研究符不符合学术规范,是不是学术,我以为“主流红学家”的看法也未必就是权威。你既然能走阳春白雪的道,我为何不能走下里巴人的路?学术研究中有很多真空的领地,在未被完全证实之前都可讨论、质疑。主要的是,学者应该有学术争论的胸襟,不要搞得好像学术界就数自己权威,一把老尺子量遍天下。我们的学术界现在养成了一种习惯:一些所谓的权威端着所谓“主流”的猎枪,准备随时对那些不同声音“扣动扳机”。这种做法,首先遭殃的是那些入不得主流的“民间学者”和科学新秀。比如,王迪兴的准全息系统论与智能计算机。刚提出的时候,有些权威科学家连看都没看人家的论文手稿就大喊“伪科学”,但是好在他的不断奔走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现在基本摘掉了“伪科学”的帽子。
    学术界现在的确被有些人搞得乌烟瘴气,有些人胡乱立个项目骗些经费,有些人假学术名义行些苟且之事,并不鲜见。对此自然要大加挞伐。但一些学者为了“捍卫”自己的主流地位,不是“不屑”与异议者辩论,就是搞得“草木皆兵”,但见“井水敢犯河水”者,便是一片棍棒之声。如此,最终只落得一潭死水,葬送了学术前途。
    来源:《科技日报》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