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1月14日电(记者朱建军 聂建江)甘肃省武威市近期在对博物馆中的数万件文献藏品开展抢救保护工作时,整理出409函5317部10万余页藏文典籍,共计8000万字。 专家认为,这批藏文典籍在国内实属罕见,具有重大文物考古价值和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这被视为国内古籍整理和藏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此次整理出的409函藏文典籍主要以《大藏经》为主,间有吐蕃木牍和吐蕃写经,98%属手抄本,装裱十分考究,所选用的纸张是历史上产于临洮的上等优质藏纸。这些典籍虽经历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但字迹仍然新鲜如初。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学家陈庆英实地考察后认为,此次整理发现的藏文典籍,从年代上说,有吐蕃时期木牍和早期写经,年代和敦煌博物馆所藏吐蕃写经差不多,年代早,数量大,而且很重要;从版本上说,有用金银粉、珍珠粉等抄写在瓷青纸上的典籍,数量也很大,还有一百多幅插画,风格受汉族地区绘画影响,显得很珍贵。 凉州是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也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传播发展的中心。历史上凉州发生过几件大事,如宋代凉州六谷蕃部政权的建立、十三世纪中叶的"凉州会盟"等。同时,凉州是西夏王朝的重镇,遗存的西夏文物很多,是宋代西北藏族的一个活动中心,这批藏文典籍对研究西夏历史与藏学将起到促进作用。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