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名垂青史马衡守业廿七载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马衡(1881-1955),浙江省鄞县人。早年在北大任教,1924年11月,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马衡参与故宫文物点查。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马衡任古物馆副馆长,从此便一直在故宫工作,为故宫博物院服务了27年,作出了重大
    贡献。尤其是他担当院长的19年(1933-1952),正值战乱,烽烟遍地,他与故宫同人一起,不畏艰险、不辞劳苦地带着故宫文物南迁、西运,创造了万余箱文物几乎未损的奇迹。在新旧政权交替的关键时刻,他又巧妙地与当局周旋,拒运文物赴台,保全了北平故宫的文物。
    “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告急,故宫博物院决定将文物迁至上海,史称“南迁”。时任古物馆副馆长的马衡亲自监运数量最大的一批文物到上海,保证了这批4635箱零2包的国宝的安全。
    就在他完成押运工作后不久,易培基院长因被诬盗宝被迫辞职。此时战事日紧,北平尚有文物未能运出,到沪的国宝也没找到安顿的场所。危难之际,马衡毅然担起了院长的重任。上任伊始,他立即组织开展对故宫博物院留北平文物的清点及南迁运沪文物的点收工作。“七七事变”后,南京形势紧张,刚刚在新库房安顿下来的国宝眼看又有了危险,于是马衡又组织把故宫博物院文物迁移到西南的大后方,史称“国宝西迁”。
    西迁比南迁更为艰苦,更为危险。除了要保证装箱运输的安全,还要躲避日军的追击轰炸,防范土匪的抢劫。文物被分成三路押运,马衡院长带领故宫同人跋山涉水,历经艰难险阻,用生命护卫着国宝。
    抗战胜利后,马衡院长奉命主持故宫博物院复原工作。之后,国民党政权决定将南京与北平故宫的文物精品运往台湾。当时马衡已与北平的地下党组织有联系,决意不仅自己不去台湾,而且要保住北平的文物。于是他表面上布置装箱,却又要求大家“不要慌,不要求快”,以拖延时间。到辽沈战役结束,没有运走一箱,平津战役开始,仍没有运走一箱。南京政府一再催促,马衡均以各种借口继续延迟。最终,北平解放,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一箱也没有运出去。
    北平解放后,百废待兴,被留任的马衡院长继续为故宫博物院的全面恢复及以后的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1952年退职之后,他还将自己所藏大量甲骨、碑帖等文物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逝世后,他的子女又遵其遗嘱捐赠了家藏的种类众多、数量巨大的文物。
    下一篇是《几经战火逃厄运国宝平安》。(王戈)⑩图为马衡院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