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叶圣陶丰子恺合作老课本重现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民网    (责任编辑:admin)
当千奇百怪的漫画书、不知所云的流行歌曲充斥着小学生的视野时,给孩子挑选什么样的课外读物,成了让所有家长头痛的问题。而日前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推出的“上海图书馆馆藏拂尘:老课本”系列,却为小学生和老师家长带来惊喜。这套“老课本”丛书共三套六册,分别是叶圣陶编、丰子恺绘的《开明国语课本》,魏冰心等编的《世界书局国语读本》,和由张元济亲自担任校订的《商务国语教科书》。
    不过,在众多的课外读物中,70年前的“老课本”,对现在的小学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上海市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徐根荣在为这套书作的序言中表示:“老课本文白交加的语言和一些久远的生活内容,可能会让今天的学生感到陌生,但它丰富的取材,有趣的内容,活泼的文体,规范的语言,精美的插图和新颖的编排,一定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浅显文字里,自有好文章
    虽然是70多年前的小学语文,但其中的精彩篇目,让成年读者都目不暇接。徐根荣特别提到《开明国语课本》中的《绿衣邮差上门来》一文———“绿衣天使上门来,送来小小一个袋。什么东西在袋里?薄薄几张纸,纸上许多黑蚂蚁。蚂蚁不做声,事事说得清。你想是什么?说来给我听。”对这样的妙趣横生的课文,哪个小朋友会不爱读呢?
    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认为,这些看来浅显的文字,却可能是小朋友一生中的重要文章,并不会因时代改变而显得过时:“张元济、叶圣陶、丰子恺都是一代大家,我们难以想象现在的大作家大画家来屈身编写‘先生,早。’‘小朋友,早。’但他们大概不觉得大材小用,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看来最浅显最简单的文字,是最重要的文章。人的智力的开发、道德情操的培养、人格的确立,最要紧的是在幼儿、小学时期。最不能糊弄的是孩子。把真善美,把爱,把正直,传达给孩子,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也是为一个健康的社会打基础。”
    一套课本,凝聚两位大家友谊
    在这套“老课本”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明国语课本》,全部课文均出自叶圣陶先生之手;版面采用了小孩子们喜欢的手写体,全部由丰子恺先生亲笔书写,他还为每篇课文精心绘制了插图。叶圣陶当时是开明书店的编辑,他以语文教育家和儿童文学家的身份,力邀丰子恺加盟,为孩子们编写了这套课本。一个是大作家,一个是大画家,能为小学教材倾注这么大的精力,在中外教材编写史上基本是空前绝后的。《开明国语课本》初版于1932年,距今已超过70年,这套书先后印刷发行了40多个版次,在当年也算得是畅销书。据叶圣陶公子叶至善先生回忆说,“(父亲认为)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得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
    而丰子恺之女、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丰一吟女士则表示:“圣陶先生和我父亲合作的《开明国语课本》,可说是两人友谊的结晶。”在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回到了上海,当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的叶圣陶得知丰子恺学了俄文,就约他翻译苏联的音乐美术教育参考书,“这工作使得父亲精神有所寄托,也解决了一家生活经济来源的问题。由此可见,叶先生和我父亲关系绝非一般”。
    熟悉小故事父母也爱读
    有意思的是,虽然这套“老课本”的读者对象是小朋友,但从这套书出版后的反应来看,很多家长都对这套书爱不释手。因为其中有不少文章,也是家长们自己小时候学过的,如“孔融让梨”、“龟兔赛跑”等。
    “老课本”的内容含量和思想深度,大大超过我们的想象。在《开明国语课本》中,就有《商代人的书》、《孔庙和孔林》、《荆轲》、《黄花冈》等历史知识,有《伊索寓言》、《荒岛上的鲁宾逊》、《月光曲》等外国文学,还有《菜秧》、《望远镜和显微镜》、《杂耍》、《一封电报》、《种痘》等各种生活自然常识。可以说,能学好这样的语文课文,小学生们也被培养成一个“通才”。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