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华网拉萨12月6日消息:(记者尕玛多吉、塔杰)在旧西藏,格萨尔说唱艺人大多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今天,说唱格萨尔的艺人有的成了国家干部、有的成为知名的民族说唱艺术家,社会地位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记者从西藏自治区社科院了解到,1979年之后,我国成立了抢救、整理《格萨尔王传》的专门机构,并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格萨尔说唱艺人。到目前为止,我国共发现格萨尔说唱艺人140多名。 据西藏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次仁平措介绍,在旧西藏,由于宗教文化占统治地位,作为《格萨尔王传》的创作者、保存者和传播者的民间艺人,没有任何社会地位。不少艺人由于生活所迫,四处漂泊、卖艺为生。究其原因,《格萨尔王传》抑强扶弱、除暴安民的主题违背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因而艺人们也被统治阶级看作是下贱的乞丐,视《格萨尔王传》为“乞丐的喧嚣”。 次仁平措说,格萨尔王传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分文本和说唱两大部分。其中艺人说唱部分就占现整理完成的《格萨尔王传》整个史诗的80%。众多民间艺人通过大脑记忆保存,并口耳相传,在传播过程中不断丰富、充实,才形成了200余部举世无双的《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在格萨尔王传的抢救、保护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次仁平措透露,《格萨尔王传》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民间艺人得到了国家以及自治区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民间艺人中不仅出现了国家干部,其中20名艺人还被授予“民族文学说唱家”“格萨尔说唱家”等荣誉称号,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