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四库全书》到底是不是线装书?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上海文汇读书周报    (责任编辑:admin)
解放前小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错把麦苗当韭菜”的自我批评,可见“麦苗就是韭菜”的错误认识,早在过去中国的幼儿中就曾普遍存在过。得出这样认识的逻辑推理很简单:经常看见妈妈买回细长尖顶叶子的韭菜→偶然到郊外看见田野里和韭菜叶子很像的植物→田野里一望无边的植物就是韭菜。
    而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曾经犯着类似的逻辑错误:我一直以为《四库全书》就是线装书。得出这个结论的逻辑推理就和“错把麦苗当韭菜”一样:现在平时看到的古书都是线装书→《四库全书》是一部极其有名的古书→《四库全书》就是线装书。我相信,不少读者,包括一些学术界人士,至今恐怕仍会有上述同样的认识。前段时间,鹭江出版社和北京一家文化公司合作出版、以台湾文渊阁本为母本的线装本文渊阁《四库全书》,很受关注,被称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线装本图书出版工程,更加深了人们这种印象。
    “错把麦苗当韭菜”早已得到纠正,毋庸赘言。《四库全书》到底是不是线装书呢?前些时候我偶然有机会在甘肃省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分别看到几册珍贵的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原本,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四库全书》并不是线装书,它的装订连一根线也不用。
    所谓“术业有专攻”,《四库全书》是不是线装书,对于一般读者或是不专攻《四库全书》的学人,也许并不重要;但是,对于有权决定是否用线装形式装订《四库全书》影印本以求忠实于原书的人士,恐怕是应该搞清楚的吧。因此,还是看看直接接触过《四库全书》并以严谨态度进行研究的学人是怎么说的吧,毕竟,能够直接接触《四库全书》原本的学者并不多。
    早在1933年,已故浙江省图书馆馆长、四库全书研究专家张肶就在《文澜阁〈四库全书〉浅说》一文(《图书馆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1933年)中写道:(文澜阁《四库全书》)书面仍循四部分色,即经绿、史红、子蓝、集灰四色:装订亦仍为纸捻压钉包背装(即非线装书也)。
    那么,什么是包背装呢?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黄爱平教授,在1989年《四库全书纂修研究》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说:四库馆总裁权衡几种方法(指“蝴蝶装”、“包背装”、“线装”三种古书装订方法——笔者)的得失利弊,又参照《永乐大典》的黄绫包背装形式,最后选择了分色包背装法。
    包背装即将书页正折,使版心朝外,书叶左右两边都向书背,用纸捻订起,然后用纸或绢帛将书册前后连书脑一并包裹糊连而成。由于这种方法不露书脑,所以称为包背装。
    原来《四库全书》“非线装书”,而是“纸捻压钉包背装”的书!
    当然,验证上面两位说得对不对,自然最好去对照现存《四库全书》原本。文渊阁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溯阁本在甘肃省图书馆,文津阁本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杭州浙江图书馆,要想去这几个地方验证,手续还是相当麻烦的。比较方便的做法也有,那就是去找已经出版的按照《四库全书》原书影印装订的几种书,它们是:
    1.《景印四库全书四种》(以《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
    2.《文澜阁四库全书选粹》(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6年3月)
    3.《影印文溯阁四库全书四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7月)。
    如果你找到这三种书,仔细看一看,就会发现,它们的装订压根儿就没用线。 (李祚唐)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