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明清史专家何龄修说:顺治的祭奠仪式阴森恐怖,可看出其死因复杂 本报讯正在北京的中国著名明清史专家何龄修先生针对“”的历史新说发表看法时说,这一新说法的提出,作为学术有利无害,但很可能难下最后结论。 在去年7月份得到《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后,厦门原郑成功纪念馆副馆长张宗洽进行了长达大半年的研究、校注,因仔细研读后发现关于顺治之死等记载意义重大,张老于是向远在北京的明清史专家何龄修去信说明情况,并将相关材料同时寄去,希望能在他的帮助下得到一个确切的结论。昨天,记者在张老家中看到了何龄修的两封回信。 关于顺治之死,何龄修在信中谈到,大清朝为顺治皇帝举行祭奠仪式时,气氛非常阴森恐怖,假如得病而死,哭哭啼啼在情理之中,但阴森恐怖却极不正常,似乎可看出其死因复杂。北京史学界还有另一种鲜为人知的顺治死因之说,认为他死于满族内部纷争,为仇人所杀害,死后只见尸身,不见头部。但何龄修认为,顺治之死历来是清史上的疑案,各种说法纷繁复杂,谁也说服不了谁,很难有一个确切的结论。 “顺治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这一最新说法的提出,作为学术问题有利无害,但这是一个极难攻克的课题,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可能最终都难以下结论。不过,何龄修还是寄予厚望,希望顺治之死能够引起争议,成为史学话题。他希望报纸进行披露后,张老能够将复印本寄给他,以便借此关注问题的进展。 此外,何龄修认为《海纪辑要》的原作者是蔡济,夏琳“可能是一个窃取他人文稿的小人”的推论有道理,极有可能是事实。明清时期作史的人很多,但流传于世的很少,所以有些史料的真实作者至今不为人所知也是常见的。 人物名片:何龄修 中国著名明清史专家、原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主编《四库禁毁书丛刊》、《清代人物传稿》等多部史学著作,著有《读顾城〈南明史〉》等历史文献,目前仍从事中国历史研究工作。 我市文史专家洪卜仁认为: “炮毙”可能性存在 还需多论证 本报讯昨天,记者就顺治可能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的历史新说,采访了厦门文史专家、厦门郑成功研究会顾问洪卜仁,洪老认为该说法具有可能性,但需要更多更翔实的材料加以论证。 洪老是我市最早参与《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研讨的文史专家之一,他对此提出了三点看法。其一,这一新说的披露是一件好事,对郑成功的研究已经沉寂了一段时间,新说的披露将会促使对郑成功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其二,“顺治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新说的记载目前基本还是孤证,还需要找到一些其他的旁证,佐证多一点才能具有说服力,虽然厦门历来有民间传说,但光凭两段文字记载,说服力还不够。关于郑成功的史料还有很多,要进一步发掘史料以论证新的发现。其三,顺治是否被郑成功毙于厦门,答案不宜过于肯定,要留有余地,毕竟并非发现了确切的证据。应该对这个问题提供更深入的研究,不要立即断言、绝对化。 洪老认为,顺治死于厦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新材料的发现起先往往不为人们认可。传说也不会是空穴来风,如果没有一定的传闻,不会形成无鳔江鱼的传说,不能绝对地否定民间传说,但也不要轻率认定,还缺乏一定的证据。《顺治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一文中的推断合情合理,但主要还是推测,没有很有力的说服理由,历史专家对此也有存疑。 征集相关传说 关于顺治与厦门的渊源,还有不少的民间传说。如果您曾听过相关的故事,或者知道相关的线索,可以投稿或同本报联络。凡提供有价值故事或线索者,本报将给予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