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考古界来说,2003年无疑是值得纪念和抒写的一年,堪称中国考古的收益丰硕之年。 塞北先民的史前家园———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沟聚落遗址 兴隆沟聚落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大凌河支流/牛河上游左岸。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于2002—2003年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研究当时的聚落布局、房屋形制、埋葬习俗、经济形态、原始宗教信仰、环境考古等方面的重要资料。遗址共分3个地点:兴隆洼文化中期的大型聚落(距今8000—7500年)、红山文化晚期小型环壕聚落(距今5500—5000年)和夏家店下层文化小型环壕聚落(距今4000—3500年)。兴隆沟遗址的发掘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年代序列和谱系关系,在聚落考古理论与发掘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 汾河畔的文明之源———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第二工作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在陶寺城址发掘了1511平方米、钻探面积为32万平方米,并由此确认了陶寺早期城址、宫殿区及核心建筑区北出入口、中期小城内墓地和祭祀区夯土台基等重要遗迹。在陶寺文化早、中期宫殿核心建筑区北围沟的边缘发掘出北出入口,更进一步证实了宫殿核心建筑的所在。早期城址位于中期城址内东北部,大致为圆角长方形,面积约56万平方米。其中一座大墓出土精美玉器、彩绘陶器、漆器、骨器等74件套。中期贵族墓地位于中期大城南边的中期小城内北部,已清理墓葬22座。中期小城内出土的一座半圆形大型夯土基址,建筑总面积约1400余平方米。已清理其东南部分的600余平方米,发现三道夯土挡土墙,估计原有三层台基。该建筑应以观天授时为主并兼有祭祀功能。 这一建造和使用于陶寺文化中期、毁于陶寺文化晚期的建筑,证实了《尧典》中观天授时的记载,并将中国古代观天授时的考古证据上推到距今4100年。观象台建筑是“王都”必备的建筑要素,其发现对了解陶寺城址的性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商朝东土的灿烂文明——山东济南市大辛庄商代居址与墓葬 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等联合对济南市大辛庄遗址进行了发掘。这次发掘发现了4片商代甲骨刻辞,其中一版龟腹甲上刻有33字,内容涉及“御祭”、“温祭”和“徙”等,与安阳殷墟出土卜辞类似,其年代不晚于殷墟三期。这是在殷墟以外首次发现的商代卜辞。同时还发现了三处商代墓地。在墓葬中还出土了带有族徽的青铜器。 黄沙淹埋的汉代生活图画———河南内黄县三杨庄汉代庭院遗址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内黄县梁庄镇三场庄村北的一处较大规模的汉代聚落遗址进行了发掘。并清理了四处建筑遗存区中的两组庭院基址。第一组庭院建筑基址已发掘了400余平方米,发现汉代建筑的院落基础、房基、瓦屋顶、夯土墙、尚未使用的筒瓦和板瓦、建筑废弃物堆积、拌泥池、灶、灰坑等,并出土陶器、铁器等。已发掘1000余平方米的第二组庭院建筑基址,应为一座院落的一部分,从南向北由第一进院的南墙、南门、东厢房、西门房及第二进院的南墙、正房等组成,建筑的瓦屋顶保存完好。在院落的西侧还清理出一座圆形水池。该遗址可能属于西汉晚期的一处城镇或庄园,它有可能毁于黄河泛滥并被淤沙深埋。 丝路驼铃梦粟特———陕西西安市北周史君墓 北周史君墓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乡井上村东。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该墓进行了发掘,出土了石门、石椁、石榻及金戒指、金币、金饰品等珍贵文物。该墓为长斜坡土洞墓,坐北朝南,由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和墓室等几部分组成,墓葬中石门的门楣和两侧立柱均有浮雕,两扇门上饰彩绘贴金。墓道和墓室均发现壁画。墓室中部偏北出土一具石椁,为歇山顶式殿堂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椁四面有各类浮雕,其内容和风格有明显的西域特色。石椁内壁也残留有壁画。石椁内出土石榻,石椁上有一块长方形石题刻,分别用粟特文和汉文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平。经初步研究可知,该墓为夫妻合葬,墓主人姓史,为凉州萨保,葬于北周大象二年(580年)。 契丹贵族的安魂之所———内蒙古通辽市吐尔基山辽代墓葬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通辽市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对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东南麓山坡上的一座辽代墓葬进行了发掘。该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及耳室组成。墓室近正方形,叠涩顶,四壁的壁画大多脱落。墓室后部有彩绘的木棺与棺床。随葬品有铜器、银器、金器、玛瑙器、漆器、木器、马具、玻璃器和丝织品等。墓中许多文物,以及保存完整的彩绘木棺和棺床等在该地区均属首次发现。图案精美的丝织品、大量艺术品和装饰图案等在辽代墓葬中也很少见。 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新发现与新进展 动物考古学研究在去年的研究主要涉及动物考古学研究领域里有关家畜的起源、祭祀动物的特征、动物在战争和劳役中的作用及文化交流的动物证据等四方面的内容。 确认家畜的研究方法包括骨骼和牙齿测量、形态观察、年龄结构统计、定量分析、考古学现象推测、同位素分析和DNA分析等,利用这些方法,可证明在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9000年的文化层里已经存在家犬。通过对湖北枣阳九连墩墓葬、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和北京大葆台汉墓出土的马骨鉴定可以确认,当时拉车的马大都被阉割,战马则不然。经过对咸阳西汉平陵陪葬坑出土动物骨骼的鉴定,可确认骆驼和驴这两种动物在公元前74年已经由西亚引入西安地区;而将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遗址出土的狗进行DNA分析并与日本的研究结果相对照,认识到大甸子狗与现今日本冲绳地区琉球犬的碱基对完全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