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寻找更广阔的天地,七千年前甑皮岩人离开了桂林;为了寻找桂林历史文化的源头,现代人来到了甑皮岩,与一万年前就生活在漓江畔的甑皮岩人对话。事过境迁,物似人非,经历了时光洗涤的一草一木仍然在向人们诉说着远去的岁月。 十二月十一日下午,连续多日阴云密布,飘着丝丝细雨的桂林天空豁然开朗,太阳暖暖地撒在人们身上。正在此间参加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史前考古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一百余人,来到坐落在桂林市南郊的甑皮岩遗址博物馆。 专家们在已经发掘出来的甑皮岩四百多平方米的遗址上,小心翼翼地查看甑皮岩人屈肢蹲葬的遗骨,随手可以触及到的石斧、石矛、贝壳和一万年前烧制出来的划时代发明——陶器。眼前的一切都在告诉人们,甑皮岩人一万年前就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新石器文明。 甑皮岩遗址陈列馆内一个个复原的陶器;一对对陈列在玻璃橱窗内的秀丽漓江鹿鹿角;一块块鸟类、螃蟹、鱼类骨骼,一只只骨器、蚌器、角器、牙器等文化遗物,犹如一本本万年藏书,引领着现代人穿越时空,追寻一万年前桂林人类文化的发展轨迹和自然环境的变迁历程。 复原的头骨使人们不难想象到万年前桂林人美丽的身影,身高一米六五左右的男人,膘悍精干;身高一点五六米左右女人,小巧玲珑。他们卵圆形的头型,短而平的眉弓,椭圆型或方型的眼眶,低矮的鼻骨,铲形的门齿,这些典型的南亚蒙古人种特征,与现代华南和东南亚人最为接近。 爱美的甑皮岩人在一万年前就开始用骨针、葛麻和兽皮编制衣物,用兽牙、蚌壳作为装饰物,用赤铁矿石绣额文身,其野性之美就是到了现在也依然会动人心魄。 中外学者无不惊叹甑皮岩人是一个多么奇异的氏族,他们穴居野外,追求美丽,桃源自乐;他们群婚杂居,母子情深,生死同穴;他们与众不同、屈肢蹲葬、头骨穿孔。透过一具具屈肢蹲葬的遗骸和遗骸头骨上一个个通灵孔洞,人们仿佛可以窥视到万年前桂林先民的灵魂,仿佛可以感受到桂林先民源自心灵深处的亲情。 安静整洁的林荫小道,如画的青山,微波荡漾的莲塘,在默默诉说的桂林先民,吸引踏遍千山万水的中外考古学家,他们由衷地感叹道:“一万年前桂林就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