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信军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危及人类生命的致病因素也在发生变化。诸如在本世纪初,各种因传染病、流感、肺炎、结核和胃肠道感染而死亡的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随着医学科学家积极开发、研制各种消灭、抵抗种种病毒、病菌的化学药物,在短短十几年间,人类就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烈性传染病也逐步减少或被消灭。现在主要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是脑血管、心血管、恶性肿瘤、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 当然,这些疾病的产生是和环境,乃至社会、个人心理以及情绪、生活习惯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现代社会生存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许多疾病的产生与心理因素关系极大。而对于当今世界医学界头痛的是,诸如性病、艾滋病的防治。 ![]() 许多疾病的产生与心理因素关系极大。(资料图) 盖建民教授认为:“这绝不是单纯药物就能解决了的。要想预防、控制乃至消灭这类疾病的蔓延,其根本出路还在于改善人之心理状态,增强社会伦理道德,突破生物医学模式的狭隘观念,建立起综合地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来阐述健康和疾病的医学观。” 在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恢复时,如能结合心理疗法、精神疗法、信仰疗法及至养生疗法,必将起到医药所不及而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盖建民先生说:“在道教生命哲学观的指导下,道门在治病防病时,能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措施进行医治。不但善于运用传统医学的本草、汤液、方剂(各种膏、丸、丹、散)及针灸手段,而且能够临床证候,选用导引、吐纳、行气、服食、辟谷、存思、按蹻、房中、守一、制魂魄等内修外养之术,辨病施功;并且配合以符水、祝由、斋醮仪礼等对疾病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治疗和预防。其治病养生,既采用常规药物疗法,也采用心理疗法、信仰疗法,将生理治疗与心理治疗、社会治疗结合起来,治疗与养生预防相结合。”他认为:道教这种医学模式,具有重要潜科学价值,对当代医学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 调动机体自愈能量,改善心理、精神状态。(资料图) 日本学者曾根据道教医学与现代中医学在内容上的差异程度,以现代中医学为参照,系将道教医学区分为三个不同层面,即中心圆部分,如本草、针灸、汤液等,与现代中医学大致相同;中间圆部分,包括导引、调息、内丹、辟谷、内视、房中等,是道教医学最具特色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力”倾向极强;外周圆部分,其内容包括符、占、签、咒、斋、祭祀、祈祷等,这一部分与民间信仰、民间疗法有密切的关系,包括在戒律、伦理和“他力”的范围之内。 这些多功能全方位的治疗方法,完全能够对病者的心理、精神,乃至病情的治疗,均能起到调动机体自愈能量,改善心理、精神状态,促进身体状况及时恢复的效果。 (编辑:景卿) ![]()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