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俊杰 21世纪是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身处于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与重组之中,也站在人性、法律、道德和多元价值的交会口。想要在这个紊乱的世代,找到个体生命的意义,自我觉醒的能力,成为首要条件。在亚洲传统思想中,儒家的精神核心,正是以心的觉醒为基础,那么究竟有哪些具体而为的修心方法,仍可做为我们安顿身心的指南呢? 北宋的史学家司马光,也就是资治通鉴的最主要的编纂者就说,我们的心,顷刻之间升天沉渊。人的心一秒之中,顷刻之间就升天沉渊,沉到很深的海底。特别佛教来华以后,这个心的难以掌握性啊,这个中国文化人士,有了更深的警觉。 《论语 里仁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做心的主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么儒家对这个心,能否被我们的自我所掌控,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要先从在儒家的思想传统里面,什么是自我这个问题讲起。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中,自我的存在的样态,有几个不同的层次。举例来讲,我们首先是做为一个动物,那么于是我们有生理的需求,有心理的需求,这是这个做为一个形体的自我。 那么,第二层次,比如说,我们不满意每天只是吃饭睡觉,我们还需要从事各种认知活动,从事学习活动,来扩大我们对他者,以及对世界的理解,这可以说是一个认知的自我。那么,另外,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生命力,有他的生命感,那么他人的存在,有他的美学的或情意的面向。 可是在以上这三种层次之外,孔子特别注重,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体现一种价值理念,人是具有价值自觉能力的一种存在;孔子特别注重的是,那个道德的自我这个面向。那么,孔子讲这个自我啊,他给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启示,是说世界的转化,是开始于自我的转化,是说我们要化小人为君子。这个君子,这个名词,我们知道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普遍的被使用。 成德君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节录 《诗经 草虫》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未见君子,忧心惙惙;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在诗经这部经典里面,君子基本上是指一种社会地位,例如:国君之子;例如:丈夫;例如:情人。我们看到诗经里面一些情歌:不见君子,我心忧忧。在孔子之前的君子,这个名词基本上是指一种地位,一种社会的地位。但是到了论语里面,孔子对君子的含意,完成了一个巨大的翻转,而是指经过你的努力,艰困的精神的努力,而使你自己成为一个成德的、完美的人格,谓之君子。 《论语 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那如何成为君子呢?孔子给我们至少两个建议,第一个就是要学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当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时候,他已经建立了一个追求悦乐为目标的教育哲学。可是我们也必须要注意,孔子所谓的学,是指成德之学,不是学习各种技术。那要学什么呢?要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仁者。 所谓仁的含意,经由孔子的一个大的翻转,把他扩充为人内在的精神自觉,及其形之于外在的具体作为。孔子对人性,那种无限向上的内在潜力,完全加以肯定。那到了孟子,就提出性善论,更夯实了孔子的人性观的理论基础。 克己复礼为仁(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论语 颜渊篇》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肯定人的自我,是意志方向的决定者,因此人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他自主决定的。在颜渊第一章,颜渊问仁,那么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然后最后他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你除了学习之外,孔子接着强调,你要这个规范、你的自我,回归到文化的、社会的礼仪规范,这样啊,就是一个为仁的一个方法。 颜渊还说:那请问老师,如何实践?就是仁,实践那个仁的具体的切入点是什么呢?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的实践不能离开礼,如果说仁是抽象的一种德行,那他一定要表现在具体的礼仪,这个行为上面。 所以从以上来看,这个人的自我,他是价值意志的决定者;那么,经由自我的转化,孔子很乐观的说,人可以做自己的心的主人。 主讲人简介: 黄俊杰,现任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学术咨询委员、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台大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为东亚思想史,近年着有《东亚儒家仁学史论》、《大学之理念》、《东亚儒家人文精神》、East Asian Confucianisms: Texts in Contexts等书,多种著作被译为英、日、韩、越、德、法、斯洛维尼雅文出版。 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视《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