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远国 李黎鹤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海拔300.8米,占地面积35.20平方公里,是南岳衡山72峰的最后一峰,位于橘子洲旅游景区内,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因南朝宋时《南岳记》中“南岳周围八百里,回燕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融中国古文化精华的儒、佛、道为一体,包容了历史上思想巨子、高僧名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 岳麓山的地理位置独特,岳麓山其山脉属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称为灵麓峰。道教将其列入第二十三洞真墟福地,亦为衡山所辖。徐灵期《南岳记》云:“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朱陵洞天名太虚小有之天,周回八百里。中有青玉坛、光天坛、洞灵源、洞真墟四福地。” 岳麓山在县西五里,隔湘江,旧名麓山。(资料图) 张君房编《云笈七籤》卷二七云:“第二十三洞真墟,在潭州长沙县,西岳真人韩终所治之处。”《湖广通志》巻十一云:“岳麓山在县西五里,隔湘江,旧名麓山。《水经注》:湘水又北迳麓山东,其山东临湘川,西傍原隰,息心之士,多所萃焉。”据地质学考证,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发展于新生代,距今三亿余年。 岳麓山云麓峰左侧峰峦上著名的“禹王碑”,亦名“岣嵝碑”,是岳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征。这块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碑文共77字,9行,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和钟鼎文,也不同于籀文蝌蚪,这当是道数的一种符箓,即为天书云篆。相传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代,天下被淹没洪水之中,大禹为民治水,到处奔波,疏导洪流,竟“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最终制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立下了这块石碑,以铭记其迹。 “禹王碑”,亦名“岣嵝碑”。(资料图) 关于岣嵝碑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罗含的《湘中记》;其后,郦道元《水经注》、徐灵期《南岳记》、王象之《舆地记胜》均有记述。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说:“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投金简玉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唐代韩愈为此登临岣嵝峰寻访禹碑,虽未亲见,却留下了《岣嵝山》诗“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竒。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鳯泊拏虎螭。事严迹秘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之。我来咨嗟涕涟洏,千搜万索何处有。” 南宋嘉定五年(1212)何致游南岳时,在岣嵝峰摹得碑文,过长沙时请人翻刻于岳麓山颠。宋以后,碑被土所掩。明代长沙太守潘镒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禹碑名闻于世。杨慎《丹铅总录》收有《禹碑释文》:“承帝日咨,翼辅佐卿。洲诸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神堙。郁塞昏徙。南渎愆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岳麓山上庙宇颇多。《湘中记》云:“中有抱黄洞,下有洞真观,乃东晋邓郁之修内外丹处,后升真于南岳。每岁至秋,仙鹤常集于洞口,至今不绝。我朝任睡诗云:得道真仙去不回,空遗宫殿起崔嵬。千年胜地多殊感,群鹤翔飞岁岁来。本朝改赐景德观,徽庙朝改为岳麓万寿宫。左右有道林、岳麓二禅寺。昔贤诗中一联云:云藏一福地,路隔两禅林是也。唐轩辕弥明尝隐于此,岳麓书院则居其中。本朝祥符年有秀水黎白于此遇道士张抱黄,传内八卦系辞,修之成道。” “千年胜地多殊感,群鹤翔飞岁岁来。”(资料图) 《南岳总胜集》:“灵麓峰,在潭州湘水之西,系二十洞真墟福地。故诗云:玉洞仙坛长冷落,真墟岩窦色常新。可怜城里悠悠者,不识潇湘四季春。《湘中记》云:中有抱黄洞,下有洞真观,乃东晋邓郁之修内外丹处。后升真于南岳。每岁至秋,仙鹤常集于洞口,至今不绝。我朝任睡诗云:得道真仙去不回,空遗宫殿起崔嵬。千年胜地多殊感,群鹤翔飞岁岁来。本朝改赐景德,徽庙朝改为岳麓万寿宫。左右有道林岳麓二禅寺。昔贤诗中一联云:云藏一福地,路隔两禅林是也。唐轩辕弥明尝隐于此岳麓书院,则居其中。本朝祥符年有秀水黎白,于此遇道士张抱黄,传内八卦系辞,修之成道……又有跛仙遇吕洞宾,同来往洞中,数过城下。” 常有白鹤,栖鸣于杉松之上。(资料图) 《吕祖志》载有跛仙遇道的故事,说长沙刘跛仙,遇洞宾於君山,得灵龟吞吐之法。功成归隐岳麓,自号潇湘子。常侍洞宾往来抱黄洞,宾数游城下,有诗曰:南山七十二,独爱洞真墟。后有郑思者,遇跛仙于清泰门外,相与俱仙云。《南岳总胜集》:“圣寿观,去庙北登山七里。唐咸通中建。因涧得其名。旧记云:故灵武卢璠镇黔南日。奏请以旧书堂为观。六年奏舍庄田屋宇,永充观内常住。今卢公真堂洎殿宇俨然。旧有清音阁、选仙亭、迎仙阁、北君阁。层崖峭壁,修竹长松,幽涧清湍,景象奇异,比之万寿,加之数倍茂密也。寿涧迳观前,下合灵涧,流注平野。唐懿禧中,有轩辕弥明隐此年久,后复抱黄洞。太平兴国中,有跛仙遇吕洞宾于君山,后亦隐此,行灵龟吞吐之法。功成回岳麓,自号潇湘子。尝云:我爱潇湘境,红尘隔岸除。南山七十二,惟喜洞真墟。元祐间,常有白鹤,栖鸣于杉松之上,三日而去。” 云麓宫(资料图) 山顶的云麓宫,最早建于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吉简王朱见浚就藩于长沙时,建筑取宫殿形制,但旧宫早已废记。嘉靖年间(1522~1566)长沙太守孙复与道士李可经主持加修,并增植松、柏、桐、梓及篁竹千株,使观宇周围风景焕然一新。又有道士金守分在这里修炼,由他募捐拓地,增建堂殿,改名云麓宫,筑屋五间,凿石为柱,覆以铁瓦,以抗风雪。宫的前殿为关圣殿,中殿祀玄帝,名玄武祖师殿,后殿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故名三清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