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读经明义丨《孝经》:如何对父母提出恰当的批评?

http://www.newdu.com 2018-03-15 腾讯儒学 林觉 参加讨论

    文/林觉
    前不久,一条“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今年34岁的北大毕业生王猛(化名),曾经是四川省某市的高考状元,本科考入北京大学,此后又成为北美名校硕士,可谓“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不为人知的是,他已经12年不再回家过年,并于6年前拉黑了父母的联系方式,与家人彻底决裂,并向成都商报的记者出示了一篇控诉父母的万字长文,控诉他们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借关爱之名实行对孩子的过度控制。新闻一出,不少有着相似经历的网友均表示同情理解。然而,舆论在反思父母“过度关爱”的同时,却少有人思考,子女应当如何对父母提出恰当的批评?
    子女对父母有谏诤的责任,这是儒家孝道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孝经·谏诤章》中,曾子向孔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孩子无论什么事都遵从父亲之命,这能称得上是孝吗?孔子非常明确地答道:这是哪的话!古时候的天子身边会设有七名能够直言进谏的大臣,即使天子无道,也不会失去天下。
    
    父母与子女(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诸侯有五名直言进谏的大臣在侧,即使诸侯无道,也不会失去他的国。大夫有三名进谏大臣,即使大夫无道,也不至于失去他的家。士有敢于进谏的朋友,才能不会失去美好的名声。父亲有敢于直谏的儿子,才不会陷入不义。
    因此,当父亲有不义的举动时,做儿子的不可以不提出劝谏。也就是说,无论是父还是君,他们地位虽然尊贵,但并非道德无缺的圣人,也会犯错,作为子女和下属,有义务提出批评。
    但是,儒家认为,在对父母和对国君提出批评的时候,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这便是“事亲有隐而无犯,事君有犯而无隐”。对父母可以提出批评,但不要把他们的过失向众人宣扬,且不要触犯他们的颜色。而对国君的批评,可以犯颜直谏,而且也不必向他人隐瞒国君的过失。因此,北大留美硕士出于对父母教育方式的不满而提出批评,本身是合理的,但他批评父母的方式是将父母的过错公诸于众,引发了社会对他父母的口诛笔伐,这在儒家看来,是相当失当的行为。
    
    谏诤(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什么儒家会如此在意批评父母的方式方法?首先,在父子关系中,父母天然是先付出无私关爱的一方。“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如果没有父母最初的养育照顾,一个孩子不可能长大成人,不可能知道明理,更遑论对父母提出批评了。其次,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一种用血脉联结而成的关系,而不是靠任何一种后天契约达成的关系。

    因此,绝大多数的父母不会有意伤害他们的孩子,他们犯下的错误,极有可能是受到某种蒙蔽的结果。就像传说中舜的父亲瞽叟,因受到舜的继母及同父异母弟弟的挑唆,才多次将舜置于险境。正因如此,儒家相信,父母是最有可能被柔声怡色的劝谏给打动的,毕竟他们是真心爱着子女的人。
    
    合理的批评方式(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么,为什么子女不应称扬父母之过呢?在儒家的理解中,孝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扬名后世,荣耀父母,而父子一体,子女的声名就代表了父母的声名,反之,父母的声名也就是子女的声名。将父母之过宣扬给大众,达到的结果是什么呢?王猛没有和父母冰释前嫌,在铺天盖地的舆论攻势下,我们看到的是在媒体面前手足无措又深陷忧心、自责与内疚的王猛父亲,王猛本人也并未获得好的声名。
    这一切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反思原生家庭在自己身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时,不应推卸掉自己作为子女的责任。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也应该是反向教育父母的过程。及时、合理地对父母提出批评,这是孝赋予我们每个人的权利和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