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玄门讲经 >

葛坤银道长:不争

http://www.newdu.com 2018-03-16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众善信,今日欣庆,大开经筵,吾即于此,以道学中的“不争”二字为题,略加阐发,作一开示。
    大众,你我皆知,此“不争”二字,在我教门根本经典《道德经》中,屡屡出现,达七个章节之多。且千百年来,无论羽士流俗,皆常将此二字挂于嘴边,在国人心中,可谓固蒂深根,故值得我等细细思索。
    夫《道德经》者,道学之根本也,亦应是我道教在世间流布最为广泛之经典,想此千百年来,为其作注,进行解读之人,无论道人儒生,乃至释氏之徒。有如过江之鲫,其褒扬有之,抨击亦为不少。
    大众,吾等需心如明镜。要知“不争”,与清净、无为等词,同为道德经之核心也,众人评说,千古焦点,并不为奇。今日于此,稍稍探求其本来面目,先将一些经典段落,稍作温习:
    譬如道德经中,老君有云:不尚贤,使民不争。直译白话,即为:不崇尚贤能,就能使百姓不相争斗。
    又譬如,老君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句直译白话:就是因为圣人不争,所以天下没有能够与他争的人。
    众善信,若我等皆以字面之意取之,按老君之观点,不仅会于生活处世之方方面面,处于被动状态,亦无益于社会之发展。此等方法论,莫说用于现今物欲横流之时,就算是那遥远的先秦时代,似也大为不合时宜。
    譬如:“不崇尚贤能,使百姓不相争斗”。此二者之间,并无必然的逻辑因果。人之一生,需要目标,亦需要榜样,流至今日,各种明星偶像,亦冥冥之中有此作用。此乃所谓“正常人之思维”。若不崇贤尚能,如何教化百姓?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似乎更为荒诞不经,大众皆知,近年各种荧屏戏剧,从甄嬛传到琅琊榜,都在教育我等众人,在这混乱的社会与朝廷,若想活至最后功成名就,必要熟谙权谋机变,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汝今日一个不争,恐不能见明日之朝阳,此时老子所云:“莫能与之争”不知从何说起。
    因于此,“不争”的处世态度,与《道德经》中那桃花源般小国寡民的憧憬,被当作老子思想中消极避世的典型,不断遭致各路人马的批判。可事实真是如此?
    大众,若是想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明,《道德经》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经典。
    若是要说所谓最标准答案,自然在太上道祖心中,我等凡昧弟子,已不得而知。有人云此书重在指导治国理政,有人云此书意在宣扬美德,此外还有指导修行,指导修炼,种种说法,不一而足。在我等道徒看来,观点虽多,却无论对错。一言以蔽之,道德经五千字,所言所示,归根结底,乃是一个“道”字,道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成。上到治国理政,下至修身齐家,莫不以道为本。譬如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确实如此,比之于身,身即为国,修炼之时,也有如“烹小鲜”之精妙。若强行解之,将道德经归于政治、文化之类单一领域,不免狭隘。
    各位善男子,善女人,让宗教回归于宗教,哲学回归于哲学,道祖所示不争,并非单纯摒弃尘俗,一切随缘了。就如庄子所云“逍遥”,也不是一单纯的行为概念。人活一世,命有贵贱,事有大小,都难免应事接物。我等道士,若是志在超脱,也要待性命之功修炼有成,尘世之中功行圆满,方得成就。想此尘世之中,欲望充满,你争我夺,如何游刃有余,出淤泥而不染,是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相结合的重要问题。道祖之“不争”乃是解决此核心问题的一剂良药。
    《太乙金华宗旨》中,吕祖有云:回光循循然行去,不要废弃正业,事来要应过,物来要识过。可谓是“不争”二字之最佳注脚。祖师教导我等正事不能废弃,以俗话言之,该做的事要去做,需要做好的事就要去努力,但心态务要平和,不可执着,亦不可心随境转,为事所迁。庄子云:“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大众!祖师并非让我们彻底远离与摒弃名利、机谋、事务、知识,祖师乃是向我们开示,在从事这一切俗务之时,勿要将自己的心陷进去,所谓虽努力,但不强求。这不仅是我等道门弟子所需之修行状态,亦是当今社会美德中不可缺少的精神。
    反观肉身,“不争”则身心清净,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五藏六腑无明相火无从而生。中医普遍以为,人之内在情志,乃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因素。内心若“不争”,即暗合传统养生理论。庄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所云即是此意。
    放眼社会,“不争”可致社会人际关系和谐,我等作为国家的公民,每一个个体心态的祥和谦让,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正能量,有利百姓和衷共济,各安其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这也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落足现实,亦可看到“不争”之力量。各行各业,顶尖之大师,必是要专注于事情本身,心如止水,不断精进,籍此达到自身的圆满,而非执着于争夺的虚幻,方可登峰造极,自身成就。争名夺利者,至多谓之高手,少有见于宗师。宗师者,契于道也。
    故,事虽争但形不争,非但形不争,心亦不争。内心清净,举止有常,乃至身心合一而形神俱妙,这是道祖教给我们的无上心法,也是我所理解的“不争”的真实含义。
    大众,即如我等,今日于此,济济一堂,气氛和睦,阐发经中义理,也并不是“争”个什么,故可知讨论与争论,一字之差,判若云泥。所差者,心境也。
    各位善男子,善女人,最后让我等遥想当年,道祖留下五千经典,西出函关,飘然而去,亦留下了这千古评说,祖师以“不争”的事实,为玄门后辈作了最好的模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