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上洪恩,承弟子眷顾,今乾元观建堂设坛,阐大道之玄妙,通上德之深意,法高真之修行,度众生之迷惘。道末有幸,登坛宣讲,择觉世宝训之章句,言重粟惜福之奥妙,愿众弟子奉行诸善,雪消万恶。 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所言之要在“惜食”。所谓“惜食”乃吾道门承负之理,亦我等修己福报之法门,众弟子若以善为行,可让福气常伴自身,可使祸恶远离而去。 《关圣帝君觉世宝训》乃吾教劝善经典,帝君所言之“粟”,即五谷之一,然又并非仅指其一也。经文所以提“重粟”,乃其为五谷最小,以告诫众弟子,微小粮食,亦应重视。 今于江南名山,宣讲《觉世宝训》。自古以来,此地为鱼米之乡、道教兴盛之地,民间流传“一粒米等同一斤四两气力”。《觉世宝训》告诫吾辈不可“轻弃五谷,不报有恩”。曾敏行在《独醒杂志》云: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公子至京师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公子盛服而往,酒过三巡,初供胡饼两枚,以为主食,萧氏娇纵,不重勤俭,惟食胡饼中间,留其四旁,王安石见状,取之自食,其人羞愧而退。故事所言,每颗粮食都为农民汗水培育浇灌而成,众弟子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农民付出,尊重农民成果。 余以为,一切最终归于“福报”。“福报”是尔等所做善事、好事之回馈,《宝训》曰:近报在身,远报子孙。吾教以为,要消一切凶祸、聚更多吉庆,应多行善方可实现,重粟之举虽为小善,然亦可获得福报。帝君强调“重粟惜福”,主要体现获得福报三种方式,即小事得福、阴德致福、节俭获福。 太上老君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成功一件难事、一件大事,须从易、细入手。惜食乃是大事,并非单指五谷杂粮,且包括一切维持生命之物。假以“粟”之最小都不珍惜,又何以再言其他。善事虽小,亦得福报。《道德真经》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秦荀子又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何以成江海。凡需获福者,定要以小出发,以小为本,切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只有从小事、善事出发,一步一步努力去做,方能做好做大,最终所得福报,亦是最牢固、最可靠、最实在。 《觉世宝训》云:时行方便,广积阴德。此乃获得福报的另一种途径,称之为“阴德致福”。吾辈弟子要广开方便之门,提供可行便利,积累有德于人之善事,以积累福报。众弟子乃我教清信弟子,常于道观之内。试想,当众弟子围坐用餐,此时米饭忽从碗里掉出,此事无人可见、无人注意,然你却自然夹起,放在碗内,继续吃饭,此动作正符合“重粟惜福”之阴德要求。吾教全真派之戒律要求,出家以后,凡全真道士应留发蓄须、长期食素。一次开光活动上,道末曾与一位全真道长一同用餐,道长在没有素菜之情况下,宁吃白饭,甚至是因服务员不慎端饭调出的米饭都从桌上、地上捡起来直接吃。道长行为,是全真道长持斋守戒之典范,更为“重粟惜福”之高尚品德,对其敬意油然而生。弟子们要记住关圣帝君告知吾辈之理:一切善事不分可见与否,唯有“信心奉行”,即使他人不见、不知,但神灵早已知,福报亦自然降临。故修己福报,应从“重粟”小事、善事做起,只有信受奉行,方能获福无量。 众弟子,“重粟”乃是对粮食之态度,“惜福”代表对粮食目的,然二者间又缺少媒介,若仅凭借“重粟”是无法达成“惜福”目的,应存在实现目的之方法。道末以为,“俭”乃是“重粟惜福”之媒介。 所谓“节俭获福”是行为之节俭、生活之俭朴,以积累福报。众所周知,关圣帝君在道教神灵里位居武财神,象征商市公平、财运亨通,故关帝所强调“重粟惜福”,乃是要求吾辈将“节俭获福”之理念用到财富方面。古时,粮是衡量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准,自古有“食邑万户、俸禄万石”之说;当代,富裕衡量之标准则改为尔等拥有财富之多寡。现今,社会大众为拥有更多财富,生意上好尚奢诈、斗秤不公、缺斤少两,尽可能不吃亏,又占尽一切便宜;积蓄财富之后,又自恃高人一等,生活奢侈、情欲放纵、不重勤俭,种种浮躁行为都背离了“俭”文化,终是不利身心健康,更不利于积累福报。 “俭”是一种方法,亦是一种文化,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俭养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之一,是告诫吾辈弟子依靠节俭行为、俭朴作风培养品德,真正传承节俭,修己福报。只有真正理解“俭”的道教文化,践行“俭”的方法,秉承“重粟惜福”劝善理念,从身边的小事、善事做起,使福气常伴自身,祸恶远离而去,让“节俭传下去,中国万年福”。 最后,感恩帝君良言宝训,感谢众弟子听经闻法,愿此功德,普及一切,愿众弟子千祥云集、万祸雪消。 福生无量天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