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素书》:无妄无息才是至诚 察本明真方是体物

http://www.newdu.com 2018-03-22 腾讯儒学 道诚 参加讨论

    文/道诚
    《素书》: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最神奇的效验就是保持内心高度虔诚。最大的明察善断就是能够体察物情。
    俗语说“心诚则灵。”“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至诚是儒家的最高思想境界,有两个突出表现。
    
    至诚无妄(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是至诚无妄。易经第二十五卦无妄卦,显示无论什么事情均不妄为时,就亨通顺利。如果做事动机不纯正不合乎正道,就会发生祸患。《程氏易传》:“无妄者,至诚也。”能够做到无妄,才是至诚。无妄,就是放下各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放下各种纷乱的情绪欲望,达到忘我无他的为一境界,从而顺化内外之物。
    二是至诚无息。极端真诚是没有止息的。没有止息就会保持长久,保持长久就会显露出来,显露出来就会悠远,悠远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高大光明。“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赞天地之化育(资料图 图源网络)
    “至诚”就是自己直面内心的“私”与“伪”,并洞穿它而深入理解天地间人与事的发展规律,并运用此规律帮助自己与他人,帮助世间万物健康地发展成长。朱熹说:“凡此皆理之先见者也。然惟诚之至极,而无一毫私伪留于心目之间者,乃能有以察其几焉。”“私”与“伪”,都是影响我们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洞察与理解的因素,都让我们无法看清事物变化与人类行为背后的本质。
    《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体物(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体物,就是体会事物的发展变化。从细微之处明察事情的本质和真相,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吕氏春秋·察今》: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看到瓶子里水结的冰,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鱼鳖已经潜伏了。
    齐湣王逃亡住在卫国,白天散步的时候,对近臣公玉丹说:“我已经亡国了,但是我一直搞不明白,我怎么就亡国了呢?我为什么会亡国呢?我应该改正我的过失。”公玉丹很认真地回答说:“臣以为君王已经知道逃亡的原因了,结果君王仍然不知道。王之所以逃亡,是因为贤明。
    天下君王都不肖,只有你一个人贤明,他们因此讨厌你,合兵一起攻打你,您就这样被他们打败了,所以亡国了!”湣王悲痛而发出叹息说:“君主贤明,原来还要受到这样的苦难吗?”可见齐湣王还是不知道自己亡国的根本原因,这里面就有公玉丹的过失。
    
    实事求是(资料图 图源网络)
    齐湣王亡国当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是他身边有公玉丹这样的近臣,在已经流亡他国的情况下,还是不能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依然极力地说瞎话,拍马屁,这不能不说是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齐湣王依然稀里糊涂,不明就里,对明显的阿谀奉承之词也听不出来,还发出了“贤明还要受到苦难吗”的滑稽疑问。
    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体物与至诚是不可分离的。之所以能体物,能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与至诚是分不开的。没有至诚,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不可能正确体物,不可能看清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