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郭齐勇教授:王道仁政与民为邦本

http://www.newdu.com 2018-03-26 腾讯儒学 郭齐勇 参加讨论

    (注:以下为郭齐勇老师讲座的部分文字内容,完整内容请参看视频)
    第二个部分是王道仁政民为邦本,王道,内圣外王,王天下,就是使天下在这种文化的浸润下来归附的意思。王道之说古已有之,《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史记》:伊尹劝商汤“致于王道”;“孔子明王道”。王道仁政,民为帮本,是我们今天讲课的第二个部分。
    
    郭齐勇教授
    王道和仁政是什么关系呢?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就是王道,一个就是仁政。孟子特别的强调或者是综合他讲王或者是王政,这个词汇在中国的汉语中的词汇中就有一个褒贬评价蕴含其中,以仁德的政治来统一天下,叫王道或者是王道也可以。与王道相对应的当然是霸道,与仁政相对应的当然是暴政,儒家的主流一直在批评苛政暴政霸道,主张宽政、仁政,以义道使民,修己以安百姓,惠而不废,劳而不怨,遇而不贪,贪而不娇,威而不猛,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极力反对苛政和不教而诛的这种恶政。批评对小民的暴虐不尊重,批评对小民的苛令。
    
    王道、仁政(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中庸》推孔子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孟子提倡的道统,其实这个王道,先王之道就是道统,尧舜禹谈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不是这些人物圣人,只是讲讲圣人而已,他讲的是王道是政治文化中的价值系统,也是评价政治哲学的一个终极标准。所以孟子的仁政就是王道的一种具体化,是政治正当性的一个标准。孟子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反对杀伐征战、与民争利及以暴力对待百姓,主张“以德服人”的“王道”,主张保民、教民,以民为本。所以所谓的仁政是什么呢?第一是安民养民之政,第二是教民之政,孔子的“庶、富、教”的治国理念,安民之政的基本原则是一种具体化。仁政学说的目的是为民,基本要求是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安顿他们的生命和生活,所以民本思想在孟子这里是解决民生之急务,所谓“民事不可缓也”,仁政的基础是解决老百姓的生活。

    所以在孟子当时所处的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老百姓能够保命,维持基本生活非常难得,他提出“有恒产者有恒心”,知识分子不同,知识分子没有恒产,他可以有恒心,但是老百姓一定要有恒产才有恒心,他要治民之田产,治民之产,他一定要政府为民治产,人民只有在丰衣足食的情况之下才能安分守己,从善如流,所以治民之产是解决老百姓安顿的生产资料或者说所有权财产的一种保障问题。这是安民养民的基础。
    
    养民、富民(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他多次提到每一户应该有百亩农田,五亩宅园,宅园中树之以桑,养多少家禽家畜,解决全家的生计问题,尤其是老人的吃饭穿衣问题,吃饭、衣帛、食肉这样一些问题。所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儒家,你看,周礼以来,孟子这里讲百亩之田,是周礼和孟子以后,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历代都有制度的规定,在现实层面上有不同程度的实现。
    所以民生是关乎百姓的生命、生活、生存,是仁政的第一步,仁政首先要解决民生问题,所以先民在养民、富民,安顿老百姓的生活、生产的基础之上,孟子提出了为民自产,只有人民在丰衣足食的情况下,他才不会胡作非为,接受教化,所以仁政是以土地制度为基本保障。这还是一个生存权问题,民生问题,老民的土地宅园,核心家庭的基本温饱,老人的赡养都是仁政的主要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