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秦汉时期,儒学便随着汉字以及中国文化传入越南,并发挥影响力。自10世纪至15世纪,儒学在越南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提升。自15世纪黎朝起,儒学的地位开始超过佛道两家,成为主体性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世纪。越南历史上的儒学文献数量很大,主要用汉字及越南文字——喃字来书写,但只有一小部分保存下来,多以稿本 及钞本的形式流传。根据作品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1.儒家经典的诠释著作。越南儒学比较注重经世之学,但仍有许多儒学者著书讨论儒家经典。朱文安(1292-1370)是第一个著书讨论儒家经典的儒学者,他的《四书说约》根据朱熹的章句集注概要地介绍《四书》的内容,这是朱子学传入越南的最早证据。胡季S(1336-1407)编《明道》一书,并且将《诗经》及《尚书·无逸》转译成喃文诗,可视为具有越南特色的经典诠释方式的创始人。越南儒学在15、16世纪有大幅度的发展,许多儒学者都参加解经工作,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 2.国史。儒学文化圈诸国的各个封建朝代都非常重视史学,越南也一样,史籍相当丰富。早在越南刚独立之后的李朝、陈朝,像《越史略》、黎文休《史记》等历史著作便已问世。15世纪以降,出现了许多卷帙浩繁的书籍,例如《大越史记全书》、《史记续编》、《越史通鉴纲目》、《大南实录》等。越南的历史著作基本上遵循儒家的史学思想,叙述方式借鉴《春秋》、《史记》的风格,但内容也透露出越南的民族精神。 3.儒家的文学类文献。文学类文献在越南汉喃文献中比例最大,大概有上千种。因为越南历朝都取法中国,通过科举考试“以文取士”制度来选拔人才,所以儒学者都具备文学创作的才华及技巧。这类文献也能够集中地反映儒学思想对于越南儒者及越南人思维模式及审美观念的深刻影响。 4.风俗民情及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综合性记载。此类文献是关注风俗民情的记载,服务于民众日常生活的贴切需求,像家谱、乡约、族规、家训、家礼、家约等,反映了儒学思想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普及。 总体看来,越南儒学文献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越南历代儒者的智慧精髓,是越南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既是儒学在越南传播发展的成果,也是儒学在越南本地化的结果。越南儒学文献丰富了儒学的面貌,是全球儒学及东亚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很高兴能够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展《儒藏》工程,已从众多越南儒学文献中遴选出最能代表越南儒学特色的13种著作,编入《儒藏》精华编。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著作,能将越南儒学的面貌忠实地介绍给各国的读者。 (作者简介: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教授) 原载:《光明日报》2009-08-3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