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余东海】对待夷狄的正确态度

http://www.newdu.com 2018-05-03 儒家网 余东海 参加讨论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历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现居广西。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出版有学术著作:《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大良知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论语点睛》(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春秋精神》(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四书要义》(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大人启蒙读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
    

    对待夷狄的正确态度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三月十一日戊子
              耶稣2018年4月26日
    
    不少国人乃至儒生都以美国为夷狄,并怀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情绪,为美国出现麻烦和灾祸而兴高采烈。姑且把现中国当中华,视美国为夷狄,这种情绪也是很不君子、很不中华的。
    春秋时期,楚国为夷狄。楚君滥杀其臣得臣、宜申、公子侧们,对于中国无疑是好事,但王船山认为这不值得庆幸。他在《春秋家说》中评论说:
    “为天下言,则楚君之淫刑,楚臣之自毙,中国之幸也。为楚言,则君臣之道丧,刑杀之法淫,亦人道之忧也。夷狄之势屈而中国之利兴,此不待权衡而审也。既为君臣,则不可以无道,既有刑杀,则不可以无法,虽在夷狄无能掩也。此非权衡而莫审也。”
    这里的权衡指王道标准,即春秋经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夷狄“君臣之道丧,刑杀之法淫”的政治恶况,同样属于人道忧患,难免导致人祸益深,人民涂炭。对之应怀有深深的悲悯。具体怎么办?王船山接着说:
    “君子之待恶人,中国之待夷狄,恃我之贞胜而不恃彼之招亡,则权重于己而无侥幸之心。业已为恶人而又加之暴,业已为夷狄而又益之乱,则彝伦益斁,涂炭益甚,生人之祸益烈。固君子之重悯也。悯之重,则姑从其末,就一事而程其失,救已甚之祸以仁天下,而不悖于古今之通义。”
    “恃我之贞胜而不恃彼之招亡”,这是君子待恶人、中国待夷狄的原则态度。贞胜,以正道、正义取胜。《系辞下》:“吉凶者,贞胜者也。”韩康伯注:“贞者,正也,一也。夫有动则未免乎累,殉吉则未离乎凶。尽会通之变,而不累於吉凶者,其唯贞者乎?……万变虽殊,可以执一御也。”
    对待夷狄的政治失误和灾祸的正确做法,一是“就一事而程其失” 就事论事地指出其某件事的错误;二是“救已甚之祸以仁天下”,对于已经铸成的夷狄之祸,中国能救则救,以仁道主义关怀,尽量减轻夷狄之祸对天下包括夷狄之民所造成的伤害。
    现中国是否中国,美国是否夷狄,或者谁更夷狄,这些问题兹姑不论,且交给人们自心去权衡判断吧。这里只下一定论:是中华必不会幸夷狄之灾,唯夷狄最喜欢幸中华之灾。幸文明之灾、乐天下之祸是极端野蛮残忍的夷狄心态。这种心态非常容易招祸招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