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投与知人善任具有双向互动效应,表现为求职择业的智慧与察人用人的眼光。两者若能相契共鸣,就堪称是珠联璧合了。一个有才华的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显身手,展抱负。为此,既需要一个广阔的舞台,更需要一个拥有这个舞台的明智掌门,赏识你的才艺,发挥你的能量。倘若遇人不淑,那就要及早抽身,另谋高就。否则,就是不识时务,明珠暗投,甚至遗恨终生。大唐才子陈子昂的名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发正是怀才不遇、英雄末路的心境。 三国时期的郭嘉与贾诩,早期投奔的都不是明主,后来发现自己明珠暗投,便果断改换门庭,各自成就了一番事业。 在三国名人榜上,郭嘉虽然不到三十八岁就去世了,但他的超然才气留在历史天空,至今仍在熠熠生辉。想当初,二十多岁的郭嘉来到邺城,供职于袁绍帐下,礼遇有加,待遇优厚。可当他发现袁绍这个人“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时,于是便毅然离开邺城。尽管袁绍当时正处于事业的巅峰,许多有识之士都看好袁绍。这一去,转眼就是六年时间,各路豪杰都在招贤纳士,但郭嘉自有自己的眼光和志向,非成大事者绝不降纡屈就。这时的曹操求贤若渴,正在广揽天下英才,荀彧便将郭嘉推荐给了曹操。这两人碰到了一起,谈得十分投机,真正是相见恨晚。于是乎,一个幸遇深谋远虑的雄霸之主,一个喜纳足智多谋的奇佐之才,一个如虎添翼叱咤风云,一个如鱼得水优游自如,共同演绎了三国时期一出出蔚为壮观的活剧。 贾诩比郭嘉年长许多,入幕曹营时间也晚,其眼光和谋略与郭嘉不相上下,但风格却比郭嘉镇定而又老辣。董卓被杀之后,汉室内讧,天下大乱。贾诩不得已辞官来到安南将军段煨门下。段煨深知贾诩在军中威望很高,表面上对贾诩礼遇有加,但内心里却生怕贾诩抢了自己的风头,取而代之。这让贾诩很不自在,于是转而投奔张绣。贾诩离开段煨,段煨反倒自在了,而且对贾诩的家人照顾得很好。张绣也很高兴,难得有这么一个高智商的谋士来辅佐自己。而这一切,都在贾诩的意料之中。出人意料的是,贾诩在为张绣出谋划策并大胜曹军后,不但劝阻张绣同强势明显的袁绍结盟,反而说服张绣加入处于劣势的曹操阵营。凭什么呢,远见!因为贾诩看出,袁绍虽强,却心胸狭隘,难成大事;曹操虽弱,却志在四海,有王者之风。 贾诩与郭嘉,应该说是历史上知人善投的典范。按照古人的说法,这叫“良禽择木而栖”,按照今人的诠释,这叫“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道理也在于此。其实,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由许许多多的选择构成的,这其中不可能没有一时的误判和失算,关键的问题是,你在新的机遇面前,站得高不高,看得远不远,能不能及时校正偏差,再次做出理智的选择。对于求职、择业乃至成就一生崇高理想者来说,勇于改变自己的初衷,重新选择高难度的目标,需要承担失败的风险,唯其如此,前程才会更加锦绣,生命才会更加绚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