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余东海】绝无反圣的君子,绝无批儒的儒家

http://www.newdu.com 2018-05-16 儒家网 余东海 参加讨论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历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现居广西。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出版有学术著作:《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大良知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论语点睛》(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春秋精神》(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四书要义》(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大人启蒙读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
    

     
    绝无反圣的君子,绝无批儒的儒家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赐稿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四月初一丁未
             耶稣2018年5月15日
    日前刘泽华去世,《南方周末》发表了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阳的悼念文章:《一位批“儒”的儒家:痛悼恩师刘泽华先生》结尾写道:
    “恍惚之间,突然记起二十多年前几位师兄弟之间的一次私下讨论。一位师姐说先生骨子里是法家,我不以为然。我说先生批儒不假,但先生之批儒,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家国情怀和沉重的历史使命感,而这正是支撑他批判意识和圣者人格的根本力量,先生虽不自称为儒,但却是孔孟所谓真儒。
    现在想来,这个争论显得幼稚,为儒为法不过虚名而已。为人师者,其最高境界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成为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的榜样与楷模。在某种意义上说,先生就是能在关键时刻唤醒我残破的良知,砥砺我拾起失落的初心,在没有尽头的人生道路上踯躅前行的精神力量。”
    这段话似是而非,大错有三,很容易误导读者,有必要略予清理。
    首先,绝无反对圣贤的君子,绝无批判儒家的儒家。佛教鼓励超越佛魔分别和对佛的执著,儒家则不许超越正邪善恶的分别和对正善中道的执著。禅宗可以诃佛骂祖,可以杀佛杀祖,甚至欺师灭祖如提婆达多,都被辩称是为了从反面助佛成就道业。这些言行在儒家是绝不允许的。反孔反儒,便是自绝于儒门,自绝了圣贤君子之道。
    当然,儒家并非众口同声,铁板一块。都是儒家,文化立场相同,也可能政治立场、思想观点不同,但是,只要是真正的儒家,对圣人的高度尊崇、对圣经的高度信任、对仁义、诚信、中庸、孝悌诸原则的坚定持守,旗帜鲜明的仁本主义立场,是没有例外的。
    其次,“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家国情怀和沉重的历史使命感”都是儒家道德题中应有之义,而“圣者人格”更是儒家独有。人格的基础是道德,道德的核心是仁义。反儒派纵然也讲仁义,必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这个儒家最高原则。故反儒派即使是正人善人,也是缺乏必要的智慧。德智不二,智不足则德不高,正义性和善良度就有限。
    我早就指出,真正的圣贤君子,必然也只能出自儒门。孔子早就明明白白地指出:“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反儒意味着不知天命,侮圣经和圣人之言。仅仅依此标准,就将君子从反儒派的队伍中排斥出去了。
    第三、为儒为法绝非“虚名而已”。儒法两家文化政治性质截然不同,各有无法调和的原则坚持。论人性观,儒家是性善论,法家是性恶论;论政治观,儒家是民本位,法家是君本位;论制度追求,儒家是礼制,法家是法制。这些区别是大是大非、善恶正邪之别,难以兼容。法家必反儒,法家得势必焚书坑儒;儒家必排法,儒家得位必罢黜法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