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素绚 在儒家的观念中,做事特别讲究一个“度”字。 为人处世要适度(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论语·先进》篇中,子贡问了孔子这么一个问题:“师与商也孰贤?”也就是问子张和子夏,这两个人谁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师也过,商也不及。” 意思是说,这子张总是做过了头,而子夏总是做的不够。那看起来,好像子张做的是要远远的好于子夏的了?但孔子却不这样认为,孔子给了四个字的答案:“过犹不及”。 凡事适度就好,不要做的太满,也不能做的不够。那么这个度在哪里呢? 三七分就刚刚好。 过犹不及(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 现在我们都强调情商的重要性,换而言之,就是教人应该怎么做人。在古人眼里,做人也很重要。但这个做人,并非是指怎样做一个现在意义上“情商高”的人,而是说,要做一个“君子”,要培养一种“君子人格”。 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博文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权衡世界的标准也不能仅限于实用和功利。 与此同时,做事当然也很重要。儒家讲究要把行动落实到实处。认为君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那我们为什么说,在儒家观念里,做事只占三分,做人要占七分呢? 因为,孔子也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做“君子不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手艺技能,不能只求发财致富,而应当有“志”于“道”。 君子不能只求发财致富,而要有更高的理想和精神追求(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做事中,也包含着做人的道理。所以说,三分做事,七分做人。 七分为人,三分为己 说到为人和为己的关系,有人觉得古人就教育我们应该自私自利,还举出一个成语做例子:“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其实,大家都误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这个成语的本义是说,人如果不重视修身,不重视自己的修为,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相反,儒家很重视“为他人考虑”这件事情,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要“推己及人”,并且,这个“推己及人”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恕”。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对于孔子这个道,曾子给他做了一个解释,就是“忠恕而已矣”。 儒家提倡为他人考虑,讲究“推己及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是,如果一味迎合他人,那就落入了另外一个极端。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乡愿”,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什么都说好的“老好人”。这样就失去了我们自己的原则,所以《论语》说了,“乡愿,德之贼也”。 其实不只是友情如此,婚姻爱情亦是如此。人在爱情中往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自私自利,将对方作为自己情感上的支撑,只知道一味索取,不懂得半点付出,最终陷入斤斤计较、鸡飞狗跳的困境; 要么爱到失去自我,把对方视为人生意义的全部,弄得自己患得患失,也给对方带来很大的压力。 其实这时候也不妨试一下这句话:“予七分心给对方,留三分爱给自己;予七分坦诚给对方,留三分空间给自己。”也许两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好很多。 给自己和对方都留下一定的空间(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七分正经度生,三分痴呆防死 《小窗幽记》中有这么一句话:“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说的很有道理。 人生于世,必须要有一些可以倚仗的东西,你要有入世的能力,你要有可以时刻保持警惕和清醒的头脑,你要知道自己生于斯世,何所当为,何所不当为。 但是,你又不能太过于聪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不妨留三分“痴呆”。看破不必说破,留一点宽容给别人;遇事不必锱铢必较,留一点余地给别人。其实你没有损失多少,而你得到的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说到底,七分正经,是为了让你进有前途;三分痴呆,是为了让你退有后路。 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正如煮粥要七分水三分米,饮酒要七分醉三分醒。人生也是如此,最适宜的,三七分就刚刚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