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光 《笑林》是三国时魏国邯郸淳撰写的一本笑话书,记载了许多俳谐有趣的故事,读来颇令人解颐。 《笑林》里的一些故事反映了人情世态(资料图 图源网络) 书中的笑话,很像周星驰的喜剧,一开始惹人发笑,笑完之后却往往引人深思。比如记载楚人隐形的这则笑话,就是如此。 这则笑话的主角是楚国的一个穷书生,他之悲哀可笑,不仅仅在穷,更在于迂。此人读《淮南子》,书中说螳螂窥探蝉时,常常用树叶遮挡掩护,可以隐蔽自己。 这个人要么是理解能力不行,要么是想象力太丰富。他看到《淮南子》的这段记载,认为螳螂用来遮挡身子的树叶,具有隐形的功效。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仔细观察,费了老大劲,才看到一只正在捕蝉的螳螂。 他很兴奋,激动的把摘挡螳螂的那片树叶摘了下来。可能是兴奋过头,或是太过小心翼翼,这枚树叶不小心落到树底下,而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了。这个楚人倒没有灰心,他仔细地扫集收取树下的树叶,装了好几筐子拿回家。 楚人以为螳螂用来遮身的叶子真有隐身功效(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回到家里之后,他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一本正经地问老婆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经过一整天,他老婆不耐烦了,于是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 这下可把楚人高兴坏了,他认为他已经找到了可以隐形的法宝。于是乎,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非常不幸,那片得来不易的树叶并未让他成功隐形,所以很快就有差役过来将他捆绑起来。 不幸中的万幸,县官在听完事情的原委之后,可能觉得他只是一个迂腐的书生,并且事情很搞笑,所以也就没有追究他的责任,放他走了。 有朋友听完这个笑话后说:“这个人就是读书读傻了,古人说开卷有益,若是像他这样开卷,还是不开的好。”这个说法是不错的。 楚人这样迂腐的读书方法,也难怪难有所成了(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想这个楚人,显然不是一个认真的读者,所以他对于《淮南子》的解读才会闹出这种笑话。他之所以穷,恐怕与此种不认真而又想走捷径的心态有关吧。 楚人的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了《吕氏春秋》中记载的掩耳盗铃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中的主角,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非常笃信自己的方法有效,并且对此非常的得意。 作为旁观者,我们毫无疑问地知道这是自我欺骗。但若反过来,若我们自己就是当局者呢?是不是也会像他们一样坚信不疑呢? 也许我们追求的不是隐形,也不是要盗窃铃铛,但从本质上来讲,我们追求的很多东西,是不是也可能就是“隐形”、“铃铛”之类的呢?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资料图 图源网络) 市场上的人、差役、县官能够清清楚楚的看到“隐形”的楚人,别人也能够听到铃铛的声音,意味着自我欺骗虽易,欺人却难。 所谓自欺欺人,其实别人何曾被欺,大多数时候,我们欺骗的只是自己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