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参不虚 薏米又称作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等功效,常被用于各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等病症的治疗。从这些功效主治就看得出来,薏米是一种祛湿利器。 祛湿利器(资料图) 薏米在我国的药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上古三坟之一的中药学经典《神农本草经》中,薏米就被列为上品药。所谓上品药是指那些无毒或小毒,只需少许便能有很好疗效的药物。薏米就符合这一特征。 作为上品药的薏米并没有那么娇贵,反倒分布广泛,容易获得。 从南方到北方,温暖湿润的地方都能见到薏米的影子,甚至形成了一些著名的产区和相应的品种,比如福建浦城产的“浦薏米”、河北祁州(安国市)的“祁薏米”、辽宁产的“关薏米”等。如今,借助交通便利,贵州、长江一带的薏米也行销各地,广受好评。 薏米被广泛种植(资料图) 薏米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那么入药的薏米和食用的薏米是否有所不同呢?或者说,哪一种薏米的祛湿效果更好呢?很多细心的朋友在购买薏米时已经发现了,商铺中的薏米有大、小两种规格。其实,这并不仅是大小上的区分,而是两种不同的薏米。 中医一般选取小粒薏米入药,而这一点也被现代科技所证明:根据测量报告现实,小粒薏米的各类营养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大粒薏米。因此,在购买薏米时推荐购买小粒薏米。那么究竟怎么区分呢? 其实除了单看大小外,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说出来和大家分享,那就是“药用价值较高的薏仁竖放后果仁高大于宽,而药用价值较低的种类则宽大于高”。大家可以通过这种方法选出祛湿效果更好的小粒薏米。 道医原理 道医对治湿气,一般采取“燥湿、化湿、胜湿、祛湿、渗湿、利湿”几种手段,这几种方法看似十分相近,但是却在轻重缓急方面大有不同。 红豆薏米汤(资料图) 华夏祖先总结到,薏米味淡,可以不要小看这个“淡”字,因为“淡能渗湿”。所谓“渗湿”就是悄无声息地将体内的“湿”渗地毫无影踪,这类方法更轻、更缓,对身体的破坏也更小。 相应的其他具有“淡”味的中药材也有这个功能,比如茯苓,猪苓、泽泻等。难怪《菜根谭》中有“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的字句,细细玩味,甚有意思。 与之相关的忌口 前文说了,薏米能“止泻”但大量服用薏米也可能导致“腹泻”。这个看起来很矛盾实际上又有章法可寻。 与薏米一样具有“双向调节性”的三七(资料图) 湿气而腹泻时,服用薏米可以渗出湿气、修复身体,但是若是体内湿气不足,这时候再服用薏米,薏米就会强行泄出湿气,导致腹泻。用现代科学来说,薏米具有“双向调节性”。中医药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三七,既能活血又能止血,其中的道理将在下几篇文章中讲。 那么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吃薏米呢?中医认为老人、婴幼儿、脾胃虚弱的人尽量少吃薏米,而孕妇禁止吃薏米。因为薏米性凉,又具有向下渗透的力量,很容易造成滑胎、流产的悲剧。 现代科学认为“薏米对女性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的,怀孕初期吃了以后,容易引起流产”,这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印证了这一忌口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人参不虚,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