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道由心学,感于神明:焚香与生活的修行

http://www.newdu.com 2018-06-07 腾讯道学 牧之 参加讨论

    文/牧之
    对于香,明朝文人屠隆说道:
    
    焚之可以清心悦神(资料图)
    “香之为用,其利最薄。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晴窗搨帖,挥尘闲吟,篝灯夜读,焚以远辟睡魔,谓古伴月可也;红袖在侧,秘语谈私,执手拥炉,焚以薰心热意,谓古助情可也。”
    “坐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热,香霭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长啸空楼,苍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又可祛邪辟秽,随其所适,无施不可。”
    香在读书、静坐、闲谈的过程中具有清心悦神,舒畅胸怀,陶冶性情,增强雅趣的功效。
    
    扈江离与辟芷(资料图)
    其实中国古人很早就十分重视香的使用。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热和酿制香酒的记载;在《诗经》中就记有“采艾”和“采萧”等;《尚书》中记载:“至沿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性馨”,其认为好的德性,就如馨香一样,能感动神明。
    楚国屈原善用“香草美人”来比喻高尚贞洁的人格。《离骚》和《九歌》等著名诗篇中也记载了许多香料和香草的名字,如《离骚》中的“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这里提及的很多香草都是高洁人格的象征和比喻。其中白芷、辛夷还可用于驱邪消灾,这在当时巫术盛行的楚地非常流行。
    香之敬
    道教认为,焚香能够助力修行,凝神聚精,至而感通神明。唐代高道杜光庭《太上黄箓斋仪》卷五六说:“凡修斋行道,以烧香燃灯最为急务。香者,传心达信,上感真灵······”
    
    凡修斋行道,以烧香燃灯最为急务(资料图)
    香不仅是表达敬仰的用品,也成为了道教徒与神明沟通的媒介。”道教认为香烟缭绕所形成的烟云可以将人们的虔诚之心上传天界,从而与神明沟通。
    在道教斋醮科仪中《祝香咒》曰:“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迳达九天。”但要达到沟通神明祖师的作用,更需虔诚恭敬、坚定不移的求道之心,方获成功。
    古代的许多医学家也是道学家对传统香理论都卓有贡献,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神农本草经》、《肘后方》、《千金方》等历代道教医学典籍,都有许多关于香药或香的内容。
    
    香料制作纷繁复杂,用料众多(资料图)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宝玉在婚礼上揭开新娘的盖头,发现竟然不是朝思暮想的林妹妹,顿时旧病复发,昏晕起来。家人连忙“满屋里点起安息香来,定住他的魂魄”。一句“定住他的魂魄”,明显是受道教思想的影响。
    香之德
    香不仅仅是一种外在氛围的调适,也有助于中国文人内在德性的提升。“香气养性”是其具体表现,甚至是上升到“礼”的层面。
    故《荀子·礼论》曰:“故礼者养也。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几筵,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
    
    多而不厌,寡而为足(资料图)
    “礼”是后天熏陶出来的,就如人身在香薰之中,德性也需要在后天中培养。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黄庭坚在说香有“十德”:
    “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除污秽,可助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
    “香气养性”贯穿于香文化的各个方面。香不仅用其芳香,更用其养生养性之功,进一步引导士大夫从沐浴香、品香的芬芳享受进而发展到富有诗意与灵性。唐朝诗人王建有一首《香印》的五言绝句:
    闲坐烧印香,满户松柏气。
    火尽转分明,青苔碑上字。
    香之雅
    自古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书画会友,以香增其儒雅;参玄论道,以香致其灵慧;衣需香熏,被需香暖;调弦抚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导其韵;幽窗破寂,绣阁助欢,香云一炉可畅其神而助其兴。
    
    火尽转分明,青苔碑上字(资料图)
    可以说是,书房有香,卧室有香,灯前有香,月下有香;香品种类繁多,有伴读香、伴月香、梅花香、柏子香、沉香、檀香、甲香、芸香等等,不一而足。
    现代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在其《沉香三盏》中写道:“焚香是最奇怪的,不论何时,只要看到一炷香,仿佛心灵就有了安定的力量;相信那香不只是一缕烟,而是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神借着那一缕烟,聆听了我们的声音。”
    “最好的当然是在雨天,屋里点起一炷香,当微雨如星芒在屋外浮动时,泡一壶沉香,看烟香袅袅,而茶香盈胸,那时真可以做到宠辱皆忘的境界。”
    
    道观常设香炉(资料图)
    跟几位好友沏上一壶清茶,燃上一根线香,如行云流水般畅谈天下事,岂不为人间一大兴事
    名山大川、宗教圣地,成为许多人饱览畅游、朝拜祈福的重点。在庄严的殿堂庭院、在秀雅的丛林道观中,当人们看到一簇簇红妆艳裹的高香直指青天,内心深处都会升起对祖先故人的缅怀、对天地神明的敬畏。
    在社会上,出现了抢头香、烧高香,甚至拍卖头香等问题,这并不是道教所倡导和认同的行为。道教提倡文明敬香,提倡正信恭敬,用平和、虔诚的心态表达自己的善心和敬畏。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牧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