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情绪容易冲昏头脑?理智来当“防火墙”

http://www.newdu.com 2018-06-27 腾讯儒学 赵大山 参加讨论

    文/赵大山
    孔子在自述生平的时候,说:“四十不惑。”天地之广阔,人世之复杂,又岂能毫不遗漏地掌握?如果有人说自己没有疑惑,岂不是妄人?
    
    孔子的“四十不惑”真的是说没有疑惑吗?(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其实,“不惑”,不是没有疑惑,而是不受迷惑之意。细读《论语》,君子至少有五不惑。
    子张问如何分辨迷惑,孔子的回答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爱一个人,就希望他快乐地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
    人很少不受情感控制的。同样一个人,爱起来,亲密无间,如胶似漆;恨起来,巴不得他立刻消失,永远不再相见。年轻人谈恋爱的时候,最符合孔子这段话的表述。孔子对人性的把握实在十分深刻。
    所以,第一个不惑,就是不被情感所惑。不因喜爱而过分溺爱,也不因厌恶而过分仇视,即要讲感情,又要理性对待。
    樊迟有一次也请教孔子:“敢问如何分辨迷惑。”孔子这次的回答是:“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出于一时的愤怒,忘掉了自身的安危,甚至连累到自己的亲人,这不是迷惑吗?
    
    孔子说到的第一个不惑就是不被情感所惑(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有一个小伙,与一个妇女争吵,一怒之下,竟然把妇女的婴儿车狠狠地摔在地上,致使车内的婴儿死亡。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惨剧。
    孔子说,不要被一时的情绪迷惑。一时怒气上涌,会给自己和他人以及各自的家庭带来巨大的危害。这是第二个不惑。
    第三个,就是不被利所惑。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虽然是粗茶淡饭,我亦安之若素,甘之如饴。孔子并非不追求财富,他也说过,如果富贵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但是如果是不该得的,要勉强去追求,孔子说,那就算了,不义的富贵就如浮云,飘走就飘走吧。
    第四个,不被名所惑。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也。”
    有的人认为,君子害怕到死了也没有名声,看来儒家重名,难怪庄子冷嘲热讽:“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其实,一辈子求名的人非真儒,乃陋儒也。
    
    儒家虽重视入世,但并非求名(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说的是“名不称也。”也就是说,孔子强调的是事实要与名声相符,而不是追求什么虚名。
    追求虚名,矫伪造作、善于作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犯了错三缄其口,躲躲闪闪;做了一点好事满世界嚷嚷,惟恐别人不知道。这并不是正确的态度。
    君子希望有好的名声,也没有人愿意有坏的名声。好名声的关键是磨炼心性,修养言行,而不是刻意讨好别人,阿世媚俗。
    第五个,不被权力所惑。试问天下有几人能够抵挡住权力的诱惑?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前呼后拥,颐指气使,趾高气扬,这样的感觉无法不让人沉溺其中。
    孔子说:“为政以德。”权力是用来服务社会的,不是用来谋求私利的。人的权力欲越膨胀,对心灵的扭曲就越无以复加。
    孔子在卫国时,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军旅之事,孔子说,这个我不知道,如果是礼乐之事,我还略知一二。第二天,孔子就辞别而去。如果为了求重用,孔子可以顺着卫灵公讲,但这样就会增长卫灵公的杀伐之心。这是孔子不愿意做的。
    
    孔子不愿意为了得到赏识而增长卫灵公的杀伐之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后来卫灵公死了,弟子们想劝孔子出仕。子贡来试探他的态度。子贡问:“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仁人。”
    子贡又问:“他们避让君位,而且不做周朝的官,在首阳山隐居,挖野菜充饥,心中没有怨恨吗?”孔子说:“求仁得仁,又何怨。”子贡出来告诉同学们,我们的老师不会出来做官了。
    卫灵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和孙子争抢君位,朝政一片混乱,这与伯夷、叔齐为了国家的稳定避让君位完全相反。孔子称赞伯夷、叔齐,也就是告诉子贡,如果君主得位不能行其道,自己不会勉强出仕。
    这五种迷惑会时时伴随人生左右。是否有定力抵拦住这五种迷惑,决定了能否心态安然地度过一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