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弓难张 我们总在寻找那些成功人士的登顶秘笈,其实纵览历史上那些有所作为的人物,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做人三要”。 成功的路有千万条,然而这些道路也有其共同之处(资料图 图源网络) 格局要大 苏轼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因为人们对事物认知角度和范围的不同,最终导致每人格局的大不同。 楚汉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时,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在荥阳僵持不下,彼此军力不分伯仲,暂时谁也奈何不了对方。 久拖未决是项羽不愿意接受的事实,他对汉王刘邦说:“自秦王朝覆灭以后,天下匈匈数岁,民不聊生者,主要就是你我二人之间的战斗不止。我愿与汉王你决一雌雄,咱俩单挑分出个胜负,这样让天下的人们可以及早安定下来。” 汉王刘邦呵呵一笑:“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刘邦从容地一一列举了项羽的十宗罪,义正辞严地告诉项羽:“我是正义的化身,以刑余罪人击杀你就可以了,何苦要和你单打独斗?” “吾宁斗智,不能斗力”(资料图 图源网络) 确实,论个人能力,西楚霸王项羽“力能扛鼎”,泗水亭长出身的刘邦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但正如刘邦所言,战场上不是比拼个人武功的大小,而是各自团队综合实力的较量,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是持久的内功比拼。 刘邦从战争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而项羽更关注一城一地的得失,甚至产生想要与刘邦“一对一PK”的幼稚想法,双方的格局大小明显不同。而最终,大格局的刘邦击败项羽,取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 眼界要宽 眼界是一个人目力可及的地方。如果坐井观天,目力所及只有井口范围那么大,自然就束缚了自己的眼界;如果你站得高些,想的多点,视力范围变广,眼界也就要宽许多了。 当韩信还在淮阴老家的时候,因家道中落而十分落魄。当时,韩信的母亲去世,贫穷的韩信甚至没有财产可以来安葬自己的母亲,然而,韩信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贫苦无依就草草了事,而是为其母亲选择了一处高而开阔的亮敞地形安置,其旁边足可以容纳下万余户人家。 韩信没有因为自己家境贫困就草草了事(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韩信的眼界足够宽阔。他跟随刘邦南征北战,以大将军身份屡立奇功,先后被刘邦封为齐王、楚王和淮阴侯。而其最初为母亲选择的坟地足够宽敞配得上他现在的王侯身份,也免去了迁坟的困扰。 眼界宽窄与个人的官位高低、财富多寡并无直接关联,它一部分在于天生的悟性,另一部分在于个人后天的历练和学习。 眼光要远 高瞻才能远瞩。一个人要想看得远,位置很重要,要站的高。但只有这样还不够,还要有锐利和独到的眼光,不仅仅着眼于眼前的一切,避免犯一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 萧何和刘邦当初都是沛县的公务人员,刘邦是泗水亭长,为人放荡不羁且喜欢吹牛皮耍无赖;萧何为人谨慎懂法,本人在县里当主吏掾,主要从事文职工作。 萧何和刘邦脾气性格完全是两类人,然而萧何知道刘邦的长处就是自己身上的短处,而且刘邦似乎天生具有一个领导所应有的“向心力”。因此,当刘邦以泗水亭长的身份押送刑徒赴首都咸阳出差时,其他官吏送给刘邦“奉钱三”,唯独萧何送的是“奉钱五”。 萧何以自己的识人之慧得以辅佐刘邦成就大业(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可别小看这多出的两文钱,看似不起眼,但因与众不同而被刘邦铭记在心,念念不忘。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登基称帝,在大封功臣之时,除了正常的赏赐之外,额外加封萧何两千户,理由是“(萧)何送我独赢奉钱二也。” 人的格局大了,眼界就会变宽,人自然就会站高行远,眼光也会随着你的格局变大和眼界的变宽而看的更加长远,而成功也会格外垂青这样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