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遵生八笺》:像古人一样消暑

http://www.newdu.com 2018-07-06 腾讯道学 吕方舟 参加讨论

    文/吕方舟
    炎炎夏日,热不堪言,放眼当代,大家夏季“消暑三宝”无非是空调、冰箱、Wifi。
    
    消夏三宝(资料图)
    抱着西瓜吹空调,刷着手机啃冰棍,可以说是全国统一的“夏季画面”。然而,这样过夏天有两个问题:一是往往出现进食冷食、感受寒气过多而伤于寒邪,成中暑、感冒、腹泻、宫寒痛经等病症;二是如此生活,实在简单粗暴,毫无情趣可言。当然,这也是现代化科技发展很容易出现的情况。空调一开,温度马上降下来,简单干脆,人们也就自然不许要去费精力研究其他方法了。古人刚好相反,古代没有空调这种“霸道”的降温方法,因此想尽办法,降温消暑,瑞南道人所著的《遵生八笺》中,记载了许多有趣而对今天又有参考价值的方法,今儿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当然,需要首先说明一个点,所谓养生保健,并不是吃什么东西补身体才算数。真正会养生之人,会关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居住环境的布置、起居饮食等等。这些内容,影响着我们大的生活环境,往往决定了我们基础体质,而服食补益,往往是一种补缺补漏,或者锦上添花的事情。就消暑而言也是如此,简单来说,整个生活空间的大温度不降下来,你吃再多冰也不舒服,古人避暑,首先也是在居住环境上下功夫。
    说起来,避暑一事,看起来是件休闲的事儿,本质上是对天地阴阳的把握和调整。天地有阴阳,阳者热,阴者凉,阳主动,阴主静,动则生风,静则聚湿,因此,要想降温避暑,就得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整,这实际上就是在“提挈天地,把握阴阳”了。
    
    《遵生八笺》书影(资料图)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觉得炎热呢?一般是因为居处能够长时间被阳光照射,热量较高,但是又较为潮湿、空气流动性差(没有风),使得房间内的热量不能散出去,而人在房间里,人体的热量又不能散到空气中,因此觉得热。要想降温消暑,就要在减少阳光照射、减少热量、增加流通性等地方入手。古人巧妙,通过石、植、风、水把这几个环节弄得漂亮无比。
    “长安人每至暑月,以锦结为凉棚,设坐具为避暑会”——《四时调摄笺·夏·避暑凉棚》
    “灵鹫山下,岩洞玲珑,周回虚敞,指为西域飞来一小岩也。气凉石冷,入径凛然……三伏熏人,燎肌燔骨,坐此披襟散发,把酒放歌,俾川鸣谷应,清泠洒然,不知人世今为何月”——《四时调摄笺·夏·飞来洞避暑》
    古人庭院,多修假山,盛夏炎热之时,往往在假山中避暑。道医认为,石类多性寒凉,入药多有清热之功用。山石阴凉,作为建材,往往能令整个房间温度比较低,假山、山洞即是如此。同时,石材不透光,能遮蔽阳光,从根本上避免了长时间阳光照射而热量增加。以锦缎做棚,同样也是取其遮蔽之意。
    
    现代居室的设计多采取这种大型的落地窗,导致阳光大量直晒,室内难得清凉(资料图)
    现代建房屋,我们往往为了美观、视野好,采用了大量的落地玻璃窗结构,经常有一两面墙都是落地窗。玻璃最能透光,同时隔热效果又差,大量使用,房间很容易出现温度升高。因此可以根据房间光照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如房间西晒较为厉害,则尽量减少使用落地窗,窗外可以增设遮阳棚,增加遮光、隔热窗帘,外出的时候把窗帘拉上可以减少阳光照进来,避免房间温度升高。适当增加石材的使用,如地砖可选用大理石板,甚至部分墙壁也可贴这一类的砖,并增加隔热层,能较好帮助降温。
    在遮光避暑方面,不仅可以使用帘子,植物也是不错的选择。“左右列以松桂兰竹之属,敷纡缭绕,外则高木修篁,郁然深秀”,古人家宅大,往往会在西面南面等处种一些树,起遮阳作用。西面日晒难受,多以松树等为主;南面只作稍微减轻光照,不可全部禁绝,以免冬日寒冷,故多选竹子一类,种得较为疏松,使光能进来。且植物与房屋之间距离也有讲究,当根据风向,选择远近,避免太远而不能遮挡阳光,太近又影响透风。当代若家宅颇大,如农家小院,或城市别墅,不妨仿此进行种植,既有实用,又有雅趣。至于套房,可在窗台栽种些喜攀爬的植物,譬如蔷薇、三角梅一类,也有些许遮阳美化的作用。实在懒得倒腾,可以在窗前置一竹编屏风,光影斑驳,既无暴晒之苦,又有情趣之乐。
    “宜择苑囿中向明爽之地构立,不用高峻,惟贵清幽。八窗玲珑,左右植以青松数株……外有隙地,种竹数竿,种梅一二,以助其清,共作岁寒友想。临轩外观,恍若在画图中矣。”——《起居安乐笺》
    “陶潜于夏日,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四时调摄笺·夏卷》
    
    和空调相比,扇子摇出来的是自然的清凉(资料图)
    除了避免过多阳光直射,通风亦是消暑关键。有风则热气得以透散,自然清凉。从医学角度而言,比起空调,我们也更赞成使用风扇。使用空调最大的问题在于温度是人为控制的,而非自然界的正常气温,人为控制,很容易为了贪凉而开得很低,这就造成屋内屋外温差特别大,进屋易感受寒邪,出去则受热邪,里外不和,两面受病。另一方面人从屋外进入空调房后,因温差大、受凉而毛孔骤然闭合,本来正出着汗,这下骤然停止,反倒使得体内热量憋着散不出去,这就形成所谓的“中阴暑”。而保持房间通风、吹风降温,刚好避免这两个问题:风沟通内外温度,使室内室外温差不会特别的大,不至于两面寒热;通过吹风增加空气流动,人体热量能够散发出来、散透了,这才会真真正正觉得舒爽。九十年代前后的老房子,多南北通透,房间窗与门相对,空气流通好。现代的房子,有的一梯四户,户型本身不通透,房间里往往是一面落地窗,其他墙面一个窗户也没有,如此最是糟糕,隔热不好,热气容易进来,却又无法对流出去,因此在装修时不妨注意稍作修整,或者居住之时用用风扇,使空气流通。每日晚上,室外温度降低,可以开窗通风,使南北、东西对流,将屋内滞涩之热气带出,则晚上可得凉快矣。
    “《唐书》:拂菻之国盛暑,乃引水潜流,上通屋宇,机制巧密,惟闻屋上泉鸣,俄见四檐飞溜,悬波如瀑布,激气生凉”——《四时调摄笺·夏卷》
    “霍仙别墅,一室之中开七井,皆以镂雕之盘覆之,夏月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四时调摄笺·夏卷》
    “杨氏子弟,每以三伏琢冰为山,置于宴席左右”——《四时调摄笺·夏卷》
    
    清凉的水井边是古人消暑纳凉的好去处(资料图)
    水温较低,蒸发之时又消耗热量,故古人常用水来降温。如《唐书》所载,在屋檐上增加机关,使水流自屋檐而下降低室内温度,此法现代家中无法实行,但有些餐厅做水幕玻璃,虽是以美观为主,却也有降温作用。坐井上乘凉,颇有我们现代坐“水坐垫”的意思,但古人方法,与井水有些距离,凉而不寒,现代水坐垫久坐则易受寒,体弱女性颇为不宜。至于“置冰于左右”倒是可行。以风扇吹冰块降温避暑,既能有些凉气,又可流通空气,不像空调,只是一昧寒冷。现代家中制作大块冰块不容易,可以用大罐瓶装水,连瓶带水放冰箱冷冻层冻成冰,要用的时候取出来置于风扇前即可,化了之后可以再冻,循环使用不浪费。
    除以上方法外,古人避暑还有一些零散技巧,譬如改变活动时间,大白天太热,尽量在屋里避暑看书,晚上再出来活动访友;进食一些时令的清爽蔬果,比如西瓜、莲子、苦瓜、莼菜一类,这类食物应季而生,多有清热除烦的作用,有助于清除体内暑热之气。总而言之,古人避暑的方法非常巧妙,也多趣味,但抛弃这些巧妙的形式来看,最为关键的是把握“顺应”的原则。自然界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因素作用于系统上,都会不只产生单一的结果,譬如简单粗暴地使用空调,一方面自己容易受寒中暑,另一方面反而导致室外温度更高。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从装修、置物开始,就应该学习古人顺应自然的智慧,合理利用自然规律,适当加以人工处理,实现一个“良性的消夏”——当然,把握了这个原则,使用空调也不是不可以的,只是应该使用得更有智慧。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吕方舟,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