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大明张天师评传丨张正常:张天师受命主盛祭

http://www.newdu.com 2018-07-11 腾讯道学 贾来生 参加讨论

    文/贾来生
    所以,当我们深度剖析朱元璋和周颠的来来往往时,不难发现朱元璋对于道教高人的巧妙利用和凶狠限制甚至冷酷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而进京朝贺登基的张天师从朱元璋处所得的,比起周颠等人,已经非常丰厚了。尽管十五镒白金和大真人的封号确实让人感到有些难堪,但是要说朱元璋对张正常天师一点好处没给,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朱元璋像前朝一样,恩免通户及大上清宫各色徭役,这对天师府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而最大的恩惠莫过于符箓专有权,史载:
    
    道教圣地江西龙虎山(资料图)
    洪武元年,上登大宝位,锡宴于便殿。上顾谕曰:兹授卿以大真人称号,敕阁命将议给食禄。既而面可辞俸之奏,俾专出符录如故事,恩免通户及大上清宫各色徭役,永为定例。命给银印,视正二品,设赞教掌书佐理等官。
    朱元璋给予张正常天师的符箓专有权,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垄断权力,能为张家带来不计其数的利益。那么,张天师的符箓专有权究竟为张家能带来多大的现实利益呢?我们通过一段清代早期的文人笔记《莼乡赘笔》卷3《张真人》来应证:
    张真人继宗,天师五十四代孙也。自苏至松,驺从赫奕,愚民聚观,填塞衢巷。绅士寡识者,亦趋迎陪侍。其人年甫弱冠,茫无知识。每准一词,纳银十二两;书一符,偿三金。其徒皆市井无赖共相附和,肆为奸诈,获金数千。远近被鬼祟者,闻其来,皆斋沐三日,激切祈请,叩头待命。但批发文书房登号,谩云归府行文,仰城隍神查报而已。
    
    符箓一种(资料图)
    笔记中明确记载到了后来的第五十四带天师张继宗真人在出行途中时,“每准一词,纳银二十两;书一符,偿三金”,足见符箓专有权对于天师府带来了何等丰厚的经济收益。正是因为累积了大量的财富,在遭逢战乱的非常时期,才能雇佣大量乡勇防寇。
    张正常天师在进京祝贺朱元璋的登基典礼时,既有很大的收获,也有一些地方令人黯然伤感。尽管朱元璋恩威并用,但对于张正常这位玉皇大帝在人间的代表,比起那些开国功臣,他还是恩宠有加的。
    洪武二年(1369)二月,朱元璋特召张正常天师入朝,在奉天殿热情接见,还命设宴款待。仅仅二月,朱元璋就向张正常天师顾问了四次,话题主要围绕关于鬼神祭祀和宗教民俗,朱元璋在这一时期在重点思考和酝酿大明朝的宗教制度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因而对于张天师是相当的器重,这月还赐宴两次。
    
    奉天殿(资料图)
    明太祖朱元璋这次专门请张正常天师来,最为重要的是要张天师帮助其完成预定在三月十三日举行的盛大祭天大典。朱元璋敕命礼部协调各个部门精心准备,为了衷心表达对于天帝的虔敬之心,朱元璋决心进行盛大的祭天仪式,以通诚于天。虔诚之极的朱元璋为此专门斋戒了三日,当天还亲自穿上祭祀专用的衮冕服,并在提前由礼部要员写好的上奏天帝的章表上面亲自署名以示郑重。
    在庄严肃穆、神圣宏大的太常寺乐手的奏乐声中,只见朱元璋在行过大礼之后,缓缓的将上奏天帝的章表递给一旁的张天师,张正常天师掐指踏罡,口中念念有词,然后捧至面前的鎏金大鼎焚烧。下面的文武百官在礼仪官员的唱和声中,列阵跪拜。只见青烟袅袅,香气飘飘,百官齐喝,乐声悠扬,一派盛大肃穆的气象!
    张正常天师通过这次隆重的祭天仪式,越发激起了大家的无限崇拜。偌大一个祭天仪式上,多少开国功臣朝廷要员都得恭恭敬敬的跪拜在天坛早春那略显清冷的石板上,而只有张正常等为数很少的几个人可以站在台上,配合甚至主导这场华丽的盛大祭天演出。其地位之崇高可见一斑。
    
    青烟袅袅,香气飘飘,百官齐唱,乐声悠扬(资料图)
    看到群臣整齐有序,声势浩大的跪拜祭天仪式,朱元璋脸上露出了难得的满意笑容!所以,论功行赏时,朱元璋对于张正常天师赐金币,大宴于文楼,各个随行弟子亦赏赐有差。有史为证:
    特召入朝,上御奉天殿赐见,预命设筵待之,是月垂顾问者四。二月十三日,上将通诚于天帝,致斋三日。御衰冕,亲署御名于章,敕太常设乐,手授于真人,俾祝而焚之。礼成,赐金币,宴于文楼,群弟子飨于别馆,赏责有差。
    三年六月
    为何明太祖对于通诚于天的祭祀仪式如此重视?这与他一贯的思想观点密不可分。作为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敬天”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观点。大致说来,其重大意义有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古代是必须诚心对待的大事(资料图)
    一是通过敬天法祖,实现对政治权威主体合法性的反复确认,并培育国家权力握有者敬警戒惕的心态,最终强调国家权力中心对社会普通成员的心理制约。这正好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要旨相符合。所以朱元璋多次强调祭天的重要性,务必把持虔诚之心。例如,朱元璋在洪武元年正月祭天仪式时戒饬百官道:“人以一心对越上帝,毫发不诚,怠心必乘其机,瞬息不敬,私欲必投其隙。夫动天地,感鬼神,惟诚与敬耳。人莫不以天之高远、鬼神幽隐而有忽心。然天虽高,所临甚迩;鬼神虽幽,所临则显。能知天人之理不二,则吾心之诚敬自不容于少忽矣。今当大祀,百官执事之人各宜慎之。”洪武二年祭祀时,朱元璋晓谕群臣诚敬祭天以保天命:“上天之命,朕不敢知。古人有言,‘天命不易’。有曰‘天命无常’。以难保无常之天命,付骄纵淫佚之庸主,岂有不败?朕尝披览载籍,见前代帝王当祭祀时,诚敬或有未至,必致非常妖孽,天命亦随而改。每念至此,中心惕然。”
    二是关注民生,祈福生民。如洪武元年十一月的祭祀,太祖强调祭祀不可为私利祈祷:“凡祭享之礼,载牲致帛,交于神明,费出己帑,神必歆之。如庶人陌纸瓣香,皆可格神,不以菲薄而弗享者,何也?所得之物,皆己力所致也。若国家仓廪府库所积,乃生民脂膏,以此尊醪俎馔,充实神庭,徼求福祉,以私于身,神可欺乎?惟为国为民祷祈,如水旱、疾疫,师旅之类可矣。”洪武二年三月的祭祀,明太祖对朱升等近臣的训诫,明确强调了祈福生民之意:“朕每祭享天地、百神,惟伸吾感戴之意,祷祈福祉,以佑生民,未尝敢自徼惠也。且斋戒所以致诚,诚之至与不至,神之格与不格,皆系于此。”
    未完待续……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获作者授权连载发布,文/贾来生,文章版权归作者本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本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