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庄子:好心就一定能办成好事吗?

http://www.newdu.com 2018-07-11 腾讯道学 道诚 参加讨论

    文/道诚
    做一件事情,人们出于好心,这代表了一种良好的动机,但是良好的动机一定能带来良好的效果吗?恐怕不能简单划等号。动机和效果之间,还有一座必须重视的桥梁,那就是正确的行动。如果只有好的动机,没有好的行动,也无法取得好的效果。
    
    好的动机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还需要辅以正确的行动(资料图)
    《庄子·至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只海鸟飞到鲁国都城郊外,停息下来,鲁国国君让人把海鸟接到太庙里供养献酒,奏“九韶”之乐(古代音乐名,周朝雅乐之一)使它高兴,用“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作为膳食。海鸟竟眼花缭乱,忧心伤悲,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
    在这个故事里,鲁国国君按人的生活习性来养鸟,但不是按鸟的习性来养鸟。虽然拿出了自己认为最隆重、最高级的待遇,想让海鸟好好地享用一番,结果却是导致了海鸟的死亡。
    按鸟的习性来养鸟,就应当让鸟栖息于深山老林,游戏于水中沙洲,浮游于江河湖泽,啄食泥鳅小鱼,随着鸟群的队列而止息,从容自得、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最讨厌听到人的声音,又为什么还要那么喧闹嘈杂呢?九韶之类的著名乐曲,演奏于广漠的原野,鸟儿听见了腾身高飞,野兽听见了惊惶逃遁,鱼儿听见了潜下水底,只有人听见了,相互围着观看不休。
    
    鸟的习性习惯于从容自得自由自在的生活(资料图)
    人、动物、植物之间有很多重大或者微小的不同之处,他们的生性、习性、经历、环境因而也不一样。所以针对不同的对象,要做成好事,就不能想当然地千篇一律地行动。
    好心只是办成好事的前提,要办成好事,还需要其他条件。离不开顺应宇宙万物的本性,离不开遵循人、事、物的发展规律,离不开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庄子在《天地》中,用树木比喻人的本性。百年的大树,剖开后做成酒器,再给它绘上青黄二色的花纹,剩下的余料都被抛入沟中。拿制成的酒器同沟里的余料相比,自然有美丑的差别,但在失去了原有的本性这一点上,两者是一样的。
    
    不论是被制成了精美酒器还是被废弃,这些木料最后都同样丧失了本性(资料图)
    只有尊重、保全并且按照人、事、物的本性、本质来分别对待他们,才能让他们各归其位,各得其所,各行其道,各成其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现在一些园艺家为了做出千奇百怪的盆栽,而把花卉从幼苗时期就禁锢在一个固定的模子里,改变了它固有的生长状态。对愿意观赏它这种形态的人来说,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对花卉本身来说,是否是好事呢?
    
    人工培育的盆栽被故意塑造特定的形状,其实也是违反其本性的(资料图)
    孩子的教育、员工的管理何尝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呢?在自然生长与人工修剪之间,在先天生性与后天习性之间,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如何才能恰如其当地处理好这一对矛盾?让他们得到最适合的发展,从而实现自我?
    是道家尤其是庄子看待这件事,绝对会是不加提倡的。庄子认为,名义的留存在于符合实际,合宜的措置在于适应自然,这就叫条理通达而福德长久地得到保持。
    如何由好心做成好事?思考其中的道理,既可以用来具体做事,也可以广泛运用于人生规划、人员管理、孩子教育、员工培训等大的方面。什么才是最正确的做法?值得人们深深思考。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道诚,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