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http://www.newdu.com 2018-07-13 国学网 郑学富 参加讨论

    我国古代称足球为“蹴鞠”,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史记·苏秦列传》:“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说的是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齐国游说齐宣王连横抗秦时所见到的情景。由此可见中国的足球运动始于战国时代。那时候的足球是用毛发充塞,到了唐代则改为充气皮球,里边用猪尿泡作球胆,吹满气封上口,外边再用八片厚皮子缝起来。唐玄宗的重臣徐坚在《初学记》中说:“今蹴鞠曰戏毬。古用毛纤结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宋代的蹴鞠制作技术有了进一步提升,工艺精良,已接近现代足球。足球运动规则也更加完善。
    宋朝从皇帝高官到贫民百姓无不热爱踢足球,风靡全国。宋代著名画家苏汉臣绘有《宋太祖蹴鞠图》,描绘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与其弟赵光义,大臣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一起踢足球的情景,说明了当时蹴鞠是宋代初年军中的一项体育活动。明代文人唐文凤有《题蹴鞠图诗》说:“举世群雄竞追随,明良相逢同一时。会合正遇风云期,乘闲且复相娱嬉。军中之乐谅亦宜,青巾白袍大耳儿。”宋代皇帝爱踢足球、喜看足球当时普遍现象,据《宋史》记载,宫中举行重大活动都有足球表演。宋徽宗赵佶就是个足球高手,他在皇宫里成立了一支拿国家俸禄的专业球队,专门陪他踢球。每年在他过生日的这一天,文武百官祝寿之后,皇宫里的球队都要进行踢球比赛。在都城汴梁,已经有了相当多的“蹴球茶坊”和“角球店”,出现了许多专门制作足球的手工业作坊,有品牌的就多达24 种。
    在有关宋朝的一些史书和小说中多有足球的记载。小说《水浒传》有一段文字描写尚为端王的赵佶踢足球的情景:“见端王头戴软纱唐巾,身穿紫绣龙袍,腰系文武双穗绦。把绣龙袍前襟拽扎起,揣在绦儿边。足穿一双嵌金线飞凤靴,三五个小黄门相伴着蹴气毬。”正在踢得难解难分之际,一个球飞来,端王没接着,滚向了人丛里。“ 那高俅见气毬来,也是一时的胆量,使个鸳鸯拐,踢还端王。”端王一看此人踢球本领不在自己之下,便让他来一起踢。“ 才踢几脚,端王喝采。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奉承端王。那身分模样,这气毬一似鳔胶粘在身上的。”端王顿觉找到了知音,等他当了皇帝后,提拔“ 踢球高手”高俅做了太尉。
    在宋朝靠踢足球升官发财者何止高俅?宋太宗时有个张明,出身贱微,但是球技高超,经常陪太宗踢球,太宗非常喜欢他,提拔其任右羽林军大将军。真宗朝宰相丁谓擅长踢球,球技也是十分了得。新晋进士柳三复也擅长踢球,他得知宰相常在相府后花园踢球时,便天天去园外等候,寻找机会。终于有一次丁谓用力过猛,将球踢飞墙外,柳三复如获至宝,头顶着球入内求见。只见柳三复纳头便拜,头上的球即刻转到肩或背上,头抬起时,那球又翻到头巾上,拜揖再三,那球始终在头、肩、背之间旋转,不曾落地。丁谓叹为观止,不禁连连称赞,便留作门客。
    宋代除了皇宫官府有足球表演的专职人员外,民间也不乏高手,并且球场林立,踢者如云。司马光曾有诗曰:“东城丝网蹴红毬,北里琼楼唱石州。”张舜民也有“宝马嘶风车击毂,东市斗鸡西市鞠”的诗句。宋朝的足球运动在城乡非常普及,全民踢足球。陆游《残春》诗说:“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竟成了清明寒食节必有的民俗活动。梅尧臣有诗云:“蹴鞠渐知寒食近,秋千将立小鬟双。”陆游曾描写道:“寒食梁州十万家,蹴鞠秋千尚豪华。”
    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南宋临安城:“蹴鞠、打球、射水弩社,则非仕宦者为之,盖一等富室郎君,风流子弟,与闲人所习也”。
    当时宋朝还有齐云社,相当于现在的足球协会或足球俱乐部。《水浒传》第二回写道,端王邀请高俅下场踢球,高俅不敢,端王说道:“这是‘齐云社’,名为‘天下圆’,但踢何伤。”陈元靓的《事林广记》也有诗曰:“四海齐云社,当场蹴气毬,作家偏著所,圆社最风流。”比赛时球队分为左右队,每队最多达16 人,队长称为“ 球头”。《武林旧事》卷四“ 乾淳教坊乐部”曾详细记载球员名单:“ 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胜者趾高气扬,风光无限;输者垂头丧气,黯然失色,队长的脸上还要被抹上白粉。场外观者云集,人山人海。陆游有诗描写道:“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