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先天主将,神威都天——恭贺三五火车王灵官圣诞千秋

http://www.newdu.com 2018-07-17 腾讯道学 解人颐 参加讨论

    文/解人颐
    进入道教的宫观,山门内的第一座殿往往为灵官殿,殿中供奉着一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左踏风火轮,右举钢鞭,形象极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惧的神仙,这就是道教的护法神将王灵官,又称火车灵官王元帅。王灵官常塑在山门之内,镇守道观。
    
    灵官殿(资料图)
    王灵官本迹
    据《火车王灵官真经》载,王灵官是“南斗星宫,离火之首,掷火千重,焚燮万里,火车豁溶,飞走乾坤,功莫大焉。玉帝敕召,鞭龙行雨,奉命布泽,孽龙袖筋,缠缚身腰,以此勇猛,湘潭立庙,威镇里域,供祭如在。宋朝萨公,忽游庙祠,乃以雷火焚祠。其神奏帝,敕赐金鞭,随公察过一十二年。真人道贯先天,法显龙兴,西河功满,位立三天,神于水中,部领副将,出现河中,投礼师真,改恶从善,愿随护侍。对师盟天发誓,永矢忠心,滴血分明,誓当辅助帝君,护国安邦。”
    
    萨真人(资料图)
    即《列仙全传》也记载王善为湘阴城隍,因为索求血食祭祀,故萨真人施法焚毁其庙,王善诉之上帝。虽然其血食不法,但萨真人未经奏明天庭就擅自把庙烧了,也有不是,于是帝赐玉斧,令王善暗中相随。遇真官有犯天律,便宜行事,然而一十二年之中萨真人戒律无亏,道法高深,故王善现身谢罪,并誓愿为萨真人护法,之后萨真人功行圆满,玉皇封他为“都天宗主大真人”,在即将赴天枢领位时,真人欲奏明提拔王善为随身部将。
    可是王善见道教处在兴盛时期,真人高道层出不穷,广施教化,护国佑民;并且名山福地宫观众多,气象日新月异,无人护持不行,便请求留下来担任镇山护庙之职。真人赞许道:“尔立志护教,实在难能可贵,为师亦有此意,望好自为之。”王灵官自任道教护法神后,威灵赫赫,时现法相,额上增长一目,神光如电,妖孽难以遁形,善恶立可辨别。故今日我们在道教宫观山门常常见到这一副对联“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后人赞道:“王恶不恶,王善不善,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王灵官造像(资料图)
    帝王崇奉
    《明史·礼志》称,“隆恩真君,则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又尝从萨真君传符法。永乐中,以周思德能传灵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将庙及祖师殿。宣德中(1426-1435)改庙为大德观,封二真君。成化初,改观曰显灵宫。”“夫萨真君之法,因王灵官而行。王灵官之法,因周思德而显”。
    据钱谦益《列朝诗集》载,周思得,字养真,钱塘(今杭州市)人。“行灵官法,先知祸福。文皇帝(成祖)北征,召扈从,数试之不爽。招弭祓除,祈雨禬兵,咸如影响。乃命祀灵官神于宫城西……思得历事五朝,年逾九十,赐谥弘道真人”。此后周思德门下传奉萨守坚道法的道士,继续传行,称“西河派”。
    对于萨真人与王灵官的祭祀,明朝政府规定每年四季为二神更换饱眼,三年一小焚化,十年一大焚化,复换新饱服,珠玉锦绣。每年的万寿圣节(皇帝生日)、正旦、冬至及二真君示显之日(六月十三、六月廿三日、九月廿三),派遣官员致祭。
    
    明永乐帝(资料图)
    而永乐皇帝朱棣与王灵官之间也有一段特殊的因缘,永乐皇帝崇信道法,为王灵官在禁城之西建天将庙及祖师殿,供奉王灵官和萨祖,内奉二十六天将,以王灵宫为首。永乐皇帝自己本身也有一尊世传的灵官藤像,藤像份量很轻,永乐皇帝将其放入寝宫,“崇礼朝夕,如对宾客”。永乐帝雄武大略,征战一生。每次出战,都带上灵官藤像,作为军中的保护神。第五次出征漠北,打到金川河时,忽然藤像重得抬不动了。永乐帝祷告,答曰:“上帝有界,止此也。”不久,永乐帝果然病重,不能前行,最终病死在返京途中。
    王灵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
    先天主将,一气神君。都天纠察大灵官,三界无私猛吏将。金睛朱鬓,号三五火车雷公;凤嘴麟牙,统百万貔貅神将。飞腾云雾,号令雷霆。降雨开晴,驱邪治病。观过错于一十二年,受命玉帝;积功勋于百千万种,誓佐祖师。至刚至勇,济死济生。方方阐教,处处开坛。豁落猛吏,三五火车,太乙雷声应化天尊。
    志心称念太乙雷声应化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解人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