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读经明义丨《荀子》:自信虽好 不要过头

http://www.newdu.com 2018-07-24 腾讯儒学 金钟 参加讨论

    文/金钟
    现代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着“谜一样的自信”。也不知道这种自信是从何而来,总之他们觉得自己很好,听到批评的话语就愤恨,不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自动屏蔽掉一切缺点,时不时地就夸夸自己。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话绝对正确,就如指南针一样,别人只需遵循即可(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种态度有时很好,是乐观积极的表现,但一味如此,则会被自己所蒙蔽,不能认清自己,在以后的路上可能会处处碰壁,甚至遭受巨大的失败。如果你是这样的人,或你身边有这样的人,我没有任何批判的意思。
    请看看荀子的这句话:“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奋矜。”要有善于听取各种意见的明智,而没有傲慢自大的特点;要有能容纳不同意见的胸怀,而不要有自夸自满的得意。
    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
    且看古代的兼听与奋矜:唐太宗因为有兼听之明,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
    刘邦因为在进入函谷关,项伯通报张良后,问了几次“为之奈何”,谦虚请教,并听从张良的建议,与项伯结为亲家,把不利形势转变为有利形势,也给后来杀机重重的鸿门宴铺平了道路。
    刘备虚心采纳各个谋臣的建议,得以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进谏的人纷至沓来,最后不动一兵一卒,就战胜于诸侯间。
    
    刘备正是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才得以三分天下(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项羽,在拥有极其有利形势下,不能够听取身边谋臣的建议,一次次地失去了杀刘邦的时机,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袁绍因为自大,没有允诺田丰、诅授的计策,在拥有十倍于曹操兵力的情况下,被曹操击败。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刚开始广听谏言,富国强兵,成功统一北方,可到后来就渐渐变得傲慢,王猛建议他首先除去鲜卑等仇敌,避免日后的祸患,而苻坚觉得自己以前总是听别人的建议,所以才很混乱,现在要自己做决定,就将主要兵力征伐,最后伤亡惨重,败局一发不可收拾。
    历史用它有力的事实证明了“兼听则明”。谦虚地听取各方的意见会成就一个国家。而傲慢、自大,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毁掉的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国家,和国家里的每个人。
    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奋矜
    关于宽容,古人已经“费尽心思”地警示我们,如:孔子所说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尚书》中的“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冯梦龙的“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等等。
    宽容,且不自满自夸,也是自小时起,家人、老师所教育我们的,古人也用他们的行动展示了优劣。
    
    古人用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宽容的重要性(资料图 图源网络)
    汉武帝在早期是一个极其宽容的人,能够听取主父偃、董仲舒的建议,创造了汉武盛世。而后,开始自满自大,仗着自己创造下的功绩,大兴土木,导致国库空虚,且变得心胸狭窄,不听取任何人的意见。
    太子刘据看到这种情况,经常劝他要养民,减轻百姓的负担,宽厚仁慈,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听,而是对刘据产生了不满和怨恨的情绪,废了太子刘据。也是因此,埋下了后来的祸患。
    当时巫蛊盛行,传到了皇宫,汉武帝很是迷信,时常担心有人要害自己,就派奸贼江充调查。有一天中午,他正躺在床上睡觉,忽然梦见几千个手持棍棒的木头人朝他打来,把他给吓醒了。他以为有人在诅咒他,立即派江充去追查,江充于是陷害刘据,汉武帝立马就信了,最后把刘据逼死。
    周厉王也是个自大之人,极其残暴,他派人监视议论他的人,凡是发现,必判死罪,三十多年内,没人敢开口说话,最后在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人们包围王宫,袭击厉王,厉王仓皇而逃,最后死于他乡。
    
    月升月落,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是败于不宽容呢(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谓“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信是好事,但总是自吹自擂,不听他人建议,还心念仇恨的人,必定不会长久。
    不要再有谜一样的自信了,实事求是,做一个“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奋矜”的人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