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悲鸿《十骏图·草原雄风》1942 徐悲鸿的马, 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 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他画的马没有马鞍,没有缰绳, 画面简淡、高逸, 用笔泼辣、凝重, 穷紫酣畅,间参西法, 给当时的中国画坛 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 2、于非闇《临韩干照夜白·李龙眠五马图》 于非闇笔下的照夜白, 不仅企图从仰首嘶吼、四足骚动的形象, 捕捉欲脱离去时马匹的惊恐之状; 在笔墨的表现上, 于非闇也是以墨色浓淡渲染的技法, 勾摹出照夜白身躯的光滑质感。 临李公麟的《五马图》时, 于非闇以流畅的线条, 将或为汉人,或为外族马官的神态, 生动地呈现出来, 并略以色彩晕染人物的脸部及躯体。 而在马匹的表现方面, 他对于轮廓线条所形塑出的马身十分注意。 最后,在书法部分, 除了可见于非闇常见的瘦金体书风外, 尚可看到他所临黄庭坚的款书 及以行书体所书的“天闲矩”之引首。 3、徐悲鸿《八骏图 》1942 4、徐悲鸿《愚公移山》1940 此画作于1940年, 当时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 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 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 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关于此画的人物 为什么多为印度人和裸体的问题, 徐悲鸿有过解答: “艺术但求表达一个意思, 不管哪国人,都是老百姓。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北山愚公’, 我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 ‘孀妻’也只好穿件黑衣。” 并说, 这画是在印度国际大学时画的, 以印度人为模特儿, 这样大的画,不作人物写生画不好, 所以‘叩石垦壤’者都是外国人。 5、吴湖帆《临王翚田居图》 收藏、临古, 也成就了吴湖帆成为一代鉴赏大师。 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徐邦达、 杨仁恺(清明上河图发现者)则是他的弟子。 可以说, 吴湖帆艺术不仅是一名山水画家, 也与明代董其昌、现代张大千一样, 是一代顶级的仿摹高手、收藏大家 和鉴定大师。 6、齐白石《利多利大图》 7、齐白石《花卉长卷》 浓厚的乡土气息, 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 富有余味的诗意, 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 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 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 平正见奇的构成, 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 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8、陆俨少《白云青嶂红树之图》 陆俨少的山水画, 给人一种清新隽永、古拙奇峭的感觉, 具有超凡脱俗的情趣和引人入胜的美感, 散发着高品位的文人气息。 陆俨少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 一是“留白”, 即以水墨留出白痕, 用来表现云雾、泉水、山径和浪花。 二是“墨块”。 即留白要以墨色反衬,以浓墨积点成块。 他还擅长用长线条描水勾云和水纹, 且勾云是以较细的拖笔中锋画云的阳面, 以较淡而毛的环曲线条勾云的阴面。 另外,他画石每每空勾无皴, 只用一根起伏变化的线条表现山石结构, 往往起笔墨迹厚重, 直到墨色淡干飞白,才蘸第二次。 9、黄宾虹《山川卧游卷》1952 《山川卧游图卷》, 在能领略黄宾虹绘画内蕴的欣赏群体中, 无疑是瑰宝中的瑰宝, 令无数“黄迷”叹为观止。 展卷细视,满幅, “参差离合,大小斜正,肥瘦短长,不齐之齐”的点和线, 满幅树不树,山不山,水不水, 几乎全是有生命有呼吸的书法线条, 这些书法线条通过浓墨、淡墨、破墨、泼墨、焦墨、宿墨、渍墨、积墨诸法的交互, 组合成一幅天趣横生的宇宙图像。 10、傅抱石《韶山》 作为向建国十周年献礼活动的计划安排, 湖南人民出版社于1959年6月 邀请黎雄才、傅抱石、余本等赴韶山写生, 这是傅抱石第一次来到韶山作画。 对于这次创作经历, 傅抱石感到无比的光荣,心情十分激动, 用他自己的话说, “前后虽然只短短的九天, 却是我一生中最光荣、感受最深的九天,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永远要画它。” 就在傅抱石韶山写生一周后的6月25日, 毛泽东主席突然回到他阔别已久的故乡, 成为当时轰动的时政新闻。 画韶山、画延安、画井冈山、 画其他革命纪念地, 成了中国画家们描绘、表达的主要题材, 并藉此演变成了中国画 实现自身改革的一个契机。 画家们由最初一般意义上风景写生、 到革命圣地写生, 再到后来专门以革命圣地为题材的创作, 最终演绎成为特定时代 山水画家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手段。 十幅悠悠长卷, 有钟灵毓秀的苍山秀水; 有桀骜不凡的高头大马; 更有有妍丽动人的花香鸟语, 都饱含着中国人的信仰、思想、智慧、感悟、审美等。 它们是否打动了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