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诗书画印:如何攀登中国传统艺术的高峰

http://www.newdu.com 2018-08-01 鹿羊说 newdu 参加讨论

     
    
    摄影/陆正旭
    
    诗书画印
    
    石开
    
    唐代《封氏闻见记》记载了郑虔的诗、书、画三绝,这好像是书画领域除了“聖”之外,封赠最早最高的称誉了。像苏轼这样在诗、书、画都有无上造诣的人,也没听说有称其为三绝的。只有后来的郑板桥被民间和官史称作三绝。所谓三绝,顾名思义这三项都齐整地达到巅峰。因此很难,也就少有人被称誉了。
    
    近现代潘天寿先生大概也觉其难,于是有了一种新说法,他说:“艺术不必三绝,而须四全”,说明白些,就是三绝非常不容易,不如全面发展,在诗、书、画、印都有所涉足就好了。这种知难而退求其次的想法,固然于教育的现实是不无可行的面对,实际上是明智的认识。因为术业各有门径,浅尝或可博涉,而欲达深处则非专攻不可。
    
    对当代人说,诗是最难攻克的,其难在诗人的产生,必求个人的特质,滋养于某种环境,才有成长的可能。而今诗的环境无存,所有人的文字或语言都清一律地自觉要求简明清晰,偶有诗意的话语一定会被误解为滑稽与作秀。而不甘寂寞挣扎的一些诗作发表,自无可能与先贤比肩,因为当代的近体诗已普遍退化成概念的表述,而不是细腻的思绪倾吐了。这当然是一种较悲观的说法。若乐观些看,诗的土壤尚未贫瘠,许多老年人还把它当作特健药,既舒情散怀,又可消磨时光。如果要让近体诗重建辉煌,也许不再,但泱泱大国不时出几个好的诗人,还是可以期待的。像聂绀弩就是榜样,他的诗从通俗的打油诗中来。口语而严格律,对仗极其工稳,炼句打磨可谓千锤百炼。虽诗作大多成于劳教之地,但充满了幽默的意味,人称“老瓶装新酒”诚然。聂氏的创作告诉晚辈一件事,诗作若与先贤比肩必须要有新意,不拟古、不复古,遣词造句要与时俱进,道先人所未道。
    
    但诗毕竟属于文学范畴,与书画印所属的平面造型很不相类。但先贤实践在前,能者多能,有些事只要有心努力,也不是不能成的。此外,诗有程度深浅之分,当创作者分不清自家水平的高下时,最好的方法是藏拙,不必急于发表,古人有“未定稿”之说,留着反复修改,就是这个意思。
    
    书、画、印三者都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入门容易,深入艰难的门类。一般说有老师引领,则少走弯路,但书与印的入门,无非临摹一项,所以无师自学是完全可行的。事实上,许多有成就的刻印家都是从自学入门的。抓石落刀刻印,没有规定的格式,怎么弄都是可以的。人们对篆刻有个普遍的误解,以为其关键在用刀之法和字的排列之法上,其实篆刻的命门在篆字的字形和线形,因为字形和线形变化多端也变化微妙,其蕴涵的审美信息自然最为丰富。篆刻家正是利用字形和线形来建立自己的风格和审美主张。只有从字形和线形切入,才有可能成为名符其实的篆刻人或鉴赏者和明白人。
    
    书法的技法要比篆刻复杂许多,因为它在字形之外,增加了字势,而势是主行气和韵律节奏的,只有字形和字势两者兼顾,才能体会书法的神采。书法的要点在于通过长年的用功,把握形与势的各种对比关系,进而整合形与势来建立自家的书法风格。此中关键处在于所建立的个人风格要与个人的性情、人格、学识相谐调,否则既难深入地抒情达意,自然也就丧失了人与艺相关联的魅力。书与印在建立自家风格面目上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书法实施起来虽更复杂,但可行性明确。而篆刻所依赖的只是篆字的字形和线形,其微妙处既隐晦也不易把握。所以篆刻要建立个人风格也同样有高的难度,君不见,数百年的流派印章史,有目共睹的大师高手总共也不过六、七人而已。有时翻阅前人印谱,不禁感慨,一艺之成,白了少年头不算,还要淘沙见金,时光的面孔冷酷极了!
    
    最后说画,画是有天才的,这个天才用术语叫做造型能力。造型能力,有人生而就会,有人要学而才会。而书与印则没有生而就会的,书与印也有天才,但这天才要经过不下几年的苦练基本功后,才渐渐被自己或他人发现的。有天才者不要太自负,因为进入艺术殿堂,要走到高层,其多半靠学养,其小半才靠能力。怎么说?有造型能力并不等于就能创造个人风格。而个人风格的形成,要靠百炼不折的用功,见多识广的审时度势,聪明灵动的创造冲动,好似三者不能或缺。
    
    绘画是一门单独的艺术形式,它可以求与其他艺术的协助,也可独立完成自己的使命。但自从传统绘画进入宋元之后的文人画时代,书法与之相处日密,互为影响的结果,就是笔墨概念的形成。笔墨的“笔”其实就是书法用笔的代称。如今书与画已基本隔行,笔墨的概念不再盛行。但偶见一些书法家涉足于画,笔墨似又神奇地恢复。总之,书与画相谐相合不失为一条坦途。如果我们回顾前辈大师,特别是近现代的齐、黄、张、潘等人,个个都是书道高手,他们的绘画成就,谁人否认不来自书法的滋养?
    
    不管诗、书、画、印原是不是一家,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厘清,但作为传统书画艺术的一环,既不必昭求人共趋之,也不必彰示其高尚,存在的,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