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王阳明:能容小人 方成君子

http://www.newdu.com 2018-08-08 腾讯儒学 清江 参加讨论

    文/清江
    天地间有阳必有阴,有君子必有小人,此是自然之理也。
    
    世界有光明必有黑暗,有君子必有小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对待小人,固然不可沆瀣一气,和光同尘,亦不必绝人后路,置之于死地。一味乡愿则缺少正气,逼至绝路则反招祸尤。如何与小人相处,确实考验智慧。
    王阳明在处置宁王朱宸濠的事件中,即为我们成功展示了与小人的相处之道。
    明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在江西起兵造反,七月份王阳明就擒住了宁王。八月明武宗下诏亲征,实欲南游。当时群奸居心叵测,阳明十分担忧。
    此时,正好有二位公公到了浙江,阳明在镇海楼设宴款待他们。宴席过半,阳明令人撤去楼梯,将两箧书信拿给他们看,都是他们勾结宁王朱宸濠反叛的证据。王阳明将这些书信全部交给他们,示意不再追究,二位公公感谢不已。
    
    当王阳明手握宦官通敌证据时,为何选择交还给这两位公公?(资料图 图源网络)
    阳明虽然平叛有功,却遭到一系列非议,后来能免于祸患,二位公公从中维护之力不少。倘若当时阳明拿着这些书信去挟制他们,则只会加重仇隙,而祸患无穷。
    阳明这是主动寻求机会,尽量避免与小人发生直接冲突,为自己赢得了主动权。但有时时机并非掌握在我们手上,被迫相遇,又该如何应对呢?
    唐代晋国公裴度的一段看法,可算透彻,是明白人。一次,裴度在中书省,左右禀报官印丢失了。裴度听闻,并未大惊失色,只是告诫左右不要声张,继续宴饮享乐,众人皆不明其意。
    半夜时分,酒酣耳热之际,左右又来禀报说官印还在,裴度亦不答,尽欢而罢。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答道:“这是胥吏们在偷印造假文书,给他们一点时间就仍然会放回去,搜捕的太急了他们就只好扔到水火之中,销声匿迹,这样一来,官印就不可复得了”。
    
    裴度听闻官印丢失,却毫不惊慌(资料图 图源网络)
    裴度的做法看似违背常情,有矫情之嫌,其实不然。这正是光明透顶的见识,智不足不可能有此大量。所以说,君子不幸而遇小人,切不可与之一般见识。
    鱼朝恩恃功骄横,贪贿无厌,曾经暗地里使人盗发郭氏墓,未能得逞。又曾设宴邀请郭子仪赴会,有人劝告郭子仪此去不利,希望内穿铠甲再去。郭子仪没有采纳这个意见,只是带了几个家僮前往。
    鱼朝恩问道:“为什么随从的车骑这么少?”郭子仪将上述情况都告诉了鱼朝恩,鱼朝恩惶恐说道:“如果不是您仁厚长者,怎能不怀疑呢!”
    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对待小人亦是如此,赶尽杀绝既不可能亦无必要,所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资料图 图源网络)
    小人若无廉耻之心,何事不为?故必须在风俗教化上转移其性情,以德感人,导之向善,斯为良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