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孔子:我不做圣人 只做君子就好了

http://www.newdu.com 2018-08-10 腾讯儒学 刘瑞 参加讨论

    文/刘瑞
    孔子一生中最大的劫难便是“陈蔡绝粮”,陈国、蔡国的大夫惧怕孔子为楚国所用,便将他们围困在荒山野岭中,七日粒米不见、断食绝粮,许多弟子病倒不起,性命垂危。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资料图 图源网络)
    脾气较大的子路有些愠怒,他责问说:“老师,难道君子也有窘困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回答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即使窘困也还是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小人一旦窘困就无所不为了。说完,孔子继续弹琴唱歌,子路受到了老师的感染,拿起盾牌,伴着老师的节奏跳起了舞。
    子路应该记得,老师曾讲过君子在窘困中会怎样做:“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不会致力于在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逸,而是努力勤快地做事,谨慎说话,主动向行为高尚的人求教。孔子一直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和弟子们的。
    后来子贡赶往楚国游说,楚昭王派兵解救了孔子。在路上,孔子对子贡说道:“赐啊,你以为我博学强记才得到了这些学问吗?”
    
    君子不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饮食起居之上(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子贡表示疑惑:“对呀!难道不是这样吗?”他一定很奇怪,老师劫后余生却问这不相干的问题。孔子却意味深长地说:“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我用它来贯穿一切的事物”。
    孔子所说的基本原则正如他对子路所说的道理一样,他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以贯之”。回到彼时,孔子只是个郁郁不得志的理想主义者,他一生死守卫道。
    哲学家冯友兰曾说:孔子一辈子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如何“做人”。那么他苦苦求索的结果,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事实上,儒学便是“君子之学”。到底什么是君子?《论语·雍也》中说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认为注重内在的品格修养再加上丰富的学识文采,就差不多是理想中的儒家君子了。
    “君子”在西周时期主要是对贵族和执政者的尊称。到后来,孔子在儒学中对“君子”这一概念赋予了更多优秀品德的意蕴和内涵。儒学具有修己和治人两个方面,但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都必须先成为君子。
    “君子”是《论语》中反复刻画的,共计出现了107处,由此足见孔子对君子人格的钟爱和重视。文化的功能是以文化人,这些伦理规范或者说美好品德,最终都聚集、沉淀和升华为一个名为“君子”的理想人格。
    
    “君子”在《论语》中出现多次,可以看出孔子对君子人格的重视(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了让世人能够认识和理解“君子”,孔子睿智地在《论语》里采取比较法,用比君子高大的“圣人”和比君子矮小的“小人”来做比较,让人们明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就是君子人格了。
    孔子对弟子把他奉为“圣人”的做法表示反对,说道:“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他不敢自诩为“圣人”,而既高尚又平凡的“君子”倒是可学可做的。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关于“小人”,他在与君子一系列对比中对其予以否定。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懂得正义,小人只讲究私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时时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常常局促不安而忧愁。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要求自己,小人只要求别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安详舒展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安详舒展,如此等等。
    这就告诉我们,君子既不同于难以企及的、仰之弥高的圣人;另一方面也与目光短浅、见利忘义的小人判然有别。儒家文化旨在把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们培育出一种理想的“君子人格”。
    
    儒家文化正是希望培养出具有君子品格的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儒学倡导以文化人,文化最深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所以孔子更愿以言行举止来影响弟子们乃至更多的人,所以他不愿做高高在上的圣人,只愿做具有美好品格的君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