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孔子本是商王室后裔 为何会沦为鲁国士族?

http://www.newdu.com 2018-08-02 腾讯儒学 刘瑞 参加讨论

    文/刘瑞
    鲁哀公十六年,已是年华垂暮的孔子倍感不安,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生命临终的不祥预兆频频闪现。
    
    一生奔波的孔子,在鲁哀公十六年,有着隐约的预感(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向前来探望的弟子子贡讲述,自己做了一个梦。他说道:“夏族人死后,在未葬之前,灵柩要停放在东面的台阶上;周族人的灵柩要停放在西面的台阶上;殷族人的灵柩要停放在中门两柱之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楹柱之间祭奠,我的祖先是殷人啊!”
    孔子的先祖确可追溯至殷商的王室贵族。实际上,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
    《广韵》上记载:“本自帝喾次妃简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
    这段记载说明,殷商的开国之君商汤,名履;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即鸟蛋)而生,就取字为“太乙”;殷商贵族皆为“子氏”。
    子、乙合为孔,这便是“孔”姓最初的来历。到了春秋时期,在宋国的孔父嘉,为华父督所杀,他的后代就跑到鲁国避难,并且定居,所以孔子才会是鲁国人。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家族是如何从殷商王室后裔沦为鲁国士族的?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有更详细的记载:“孔子,宋微子之后,宋缗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
    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记载孔氏家族历史渊源的《孔氏家谱》历时2500余年,传80世,确实有证可考。
    随着武王伐纣及后来宋国的宫廷政变,孔氏家族也随之经历了对故土的别离和身份的转换。自商汤建国五百多年后,商朝由盛至衰,最后被周武王所灭,周朝建立。
    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为殷商的存亡续绝,封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殷商王室从此变成了诸侯。
    孔子有一位先祖叫弗父何,他的父亲是宋缗公。宋缗公将国君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宋缗公有两个儿子,小儿子鲋祀想让哥哥弗父何来做宋君,便杀了叔叔。
    弗父何左右为难,为避免造成家庭悲剧,他便让位于弟弟鲋祀(宋厉公),自己仍做公卿。于是孔子的先祖又从诸侯变成了公卿。
    
    弗父何让位于宋厉公,孔子的先祖身份发生了又一转变(资料图 图源网络)
    弗父何的曾孙正考父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以上卿的身份辅佐了三代宋君。正考父的儿子叫孔父嘉,他字孔父名嘉,是孔子的六代祖。商汤的后代以孔为姓,便是从孔父嘉开始的。孔父嘉谦逊勤勉,事上以忠、御下以宽,深得君主的尊重和百姓的爱戴。
    宋殇公在位时,以孔父嘉为司马,华父督为太宰。后来,权臣华父督谋逆造反,杀了宋殇公和孔父嘉。孔父嘉的后人为了躲避政治迫害,逃到了鲁国的平乡邹邑,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从此孔氏在曲阜定居。
    孔父嘉的曾孙孔防叔在鲁国曾位居防大夫,所以叫作防叔。那时候,孔防叔虽为大夫,但他的土地已经不能世袭,而只能领取俸禄。孔子的祖上又从公卿变成了士族。
    孔防叔的孙子便是叔梁纥。叔梁纥曾做过鲁邑大夫,武力绝伦,以勇著称,是个有名的武士,曾在鲁国两次战役中力挽狂澜,使鲁国转危为安。
    叔梁纥年逾六旬时,只有九个女儿和一个先天跛足的儿子。依照家族严格的礼仪规制,身体残缺的人不得参加祭祀。叔梁纥为了家族传继,求子心切,便迎娶了颜家少女颜征在。
    
    叔梁纥武力绝伦,为鲁国的安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资料图 图源网络)
    颜征在祈祷于尼丘之山后,为孔家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便取名为丘,字仲尼。这便是影响了后世几千年,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
    虽然孔子的身份经历变迁,从王室贵族后裔到鲁国的普通士族,但他的成就却超越了许多出身贵族之人。
    司马迁中肯地评价道:“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的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便也籍籍无名。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