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字画上盖个印章 那讲究可大了

http://www.newdu.com 2018-08-15 文化遗产 newdu 参加讨论

     
    
     
    
    印章犹如一朵奇葩,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艺苑里
    
    绵延不断的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吸引着人们进入这方寸世界。 
    
    有些人会写字,钤印却乱来,
    
    生生毁了自己的作品
    
    一幅好的书画作品,如何钤印,
    
    才能为作品更增色彩呢? 
    
    书画钤印大有讲究,
    
    且看小编为您慢慢道来.
    
    印章的艺术作用
    
    盖印章,是完成一幅书画作品的最后一道工序。我国传统习惯常用盖图章来表示明守信约与郑重负责。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章,甚至自己刻印章,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另外,印章除了表示这种作品为某人作品的标志以外,还具有审美价值。在白底的纸上,黑色的画迹中,盖上一方深红色的精美印章,能够使画面相映生辉。所以中国艺术家、尤其是画家常拥有各种印章,让它们在画面上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常用的几种印章
    
    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
    
     
    
     
    
    启功先生书法作品,可以看到老先生的名章和字章。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所谓阳文就是字在石头上是凸出来的,阴文反之。
    
    闲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引首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
    
     
    
     
    
    启功先生这幅书法作品就用到了引首章
    
    拦边章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画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压角章
    
    压角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拦腰章
    
    拦腰章可用于长幅书画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
    
     
    
    
    鉴藏章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是用在书画、书籍等有价值文物上的印。见得较多的是“康熙御览之宝”、“乾隆御览之宝”。为了不污损文物,这类印往往是朱文(也称阳文),刻得很细,很精巧。
    
     
    
     
    
    上图是黄庭坚的《花气熏人帖》就有多枚鉴藏章
    
    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钤印的讲究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 
    
    1、大小适宜
    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
    
     
    
    2、数量宜少
    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位置恰当
    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贴。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
    
     
    4、轻重权衡
    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较轻,白文印份量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钤用数印,印色应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5、风格一致
    印章的风格,应与书法作品欣赏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铁线印章,否则,便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如“祖国河山”印不能刻得支离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纤细无力。如此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