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远国 李黎鹤 泰山,是五岳至尊、群山之祖,作为少数几个能代表中国形象的符号,泰山的超然地位,来自于三千多年的国家仪典体系和民间信仰崇拜的共同合力。泰山崇拜与东岳信仰最主要的特色,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封禅祭天;二为治理鬼神,由天庭、人间、冥府三重空间构成的泰山圣境,承担着护国佑民、审判鬼魂的重大责任,这是泰山最核心的、最本质的、最富特色的信仰,以此为轴心又向外延,形成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礼乐文化、民俗文化等等。 泰山(资料图) 所谓“祭天”,古人认为:“山高则配天”,泰山峻极达于天庭。道书《五岳真形图》说,泰山“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孙,神灵之府也。”泰山神为天帝之孙,正是“泰山”与“天”关系的形象化。泰山神的职司之一,即更替王朝、稳固江山。这里是历代君王上承天命之地,凡改朝换代王者易姓,或者天灾人祸动荡不安等情况,帝王必定或封禅,或巡狩,或祭祀,以期沟通神意,上承天命,固国安民。 (资料图) 所谓“治鬼”,是说泰山有阴曹地府,主人生死贵贱。泰山治鬼说大约始于汉代。道教记述泰山神东岳大帝管理阴曹地府的文献也不少,例如《云笈七签》中称:“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祀庙是所宗者也。”《五岳真形图》言泰山神职责,“定生死之期,兼注贵贱之分,长短之事。” (资料图) 泰山的三重空间,是指冥府、人间、天庭。泰山城奈河以西、以南,以奈河桥和蒿里山为标志,属于阴曹地府。古人认为,“人死为鬼,魂归泰山”,蒿里山是人死后鬼魂归宿的地方。泰安城东半部至岱麓,以原南城门、通天街、岱庙、岱宗坊为中轴,左右对称,布局严整的区域属于繁华热闹的“人间”。自岱宗坊至一天门,便由“人间”开始“登天”,攀登六千余级台阶,经中天门,至南天门,便到了“天庭”。这里是泰山信仰和文化集中展示的核心区域,是泰山以“礼天”为中心的整体构思的中轴线。 泰山,五岳推宗,其形胜甲于天下。所谓天孙神房、洞天福地,与夫金床玉几之说,最不可穷诸。《茅君传》曰:仙家凡三十六洞天,泰山周回三十余里,名三宫空洞之天。《博闻录》曰:泰山名蓬玄太空洞天,岳帝所居,其高四千丈,环一千里。《福地记》曰:泰山洞天,周回三千里,鬼神之府。 三才图会(资料图) 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祭天的圣地,史载有“七十二君封禅坛”。玉皇顶西北侧有一块刻有“古登封台”的高大石碑,据说它就是昔日从无怀氏到周代的七十二代君王在泰山播柴祭天,举行封禅大典的“封祀台”。所谓“封”,就是在接近天的泰山极顶聚土筑坛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到泰山前的社首、梁父等小山上,积土筑方坛,祭后土皇地祇,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思厚之情。 《史记·封禅书》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9年仿效古代帝王封禅典礼,即是一例。秦始皇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祭泰山,祀梁父,行封禅典礼,刻石立碑,歌功颂德,表示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封禅之礼“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 到了汉代,封禅制进一步发展。至武帝时元封元年,率封禅大军“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天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经千余里,威震匈奴。”先祭华山、嵩山,又东巡,夏四月封泰山。其后,武帝多次祭泰山,在明堂中朝见诸侯。祭时天神太一、五帝供奉于明堂上坐,开国君主牌位相对,地神祭于下房,以牛、羊、猪三牲祭礼。 (资料图) 历代帝王封禅泰山,规模最庞大的数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封禅礼毕,诏加号泰山天齐王为“仁圣天齐王”,修饰庙宇,山四面七里内,各禁樵采。又封泰山通泉庙为灵泒瓜侯,亭亭庙为广禅侯,邹县峄山庙为灵岩侯。五年(1012),诏加东岳曰“天齐仁圣帝”,南岳曰“司天昭圣帝”,西岳曰“金天顺圣帝”,北岳曰“安天元圣帝”,中岳曰“中天崇圣帝”。大中样符九年(1016)“天书降于泰山”。十月,天子法驾自汴京(今河南开封)出发,由玉辂车载天书前导,仅仪仗就有1600人。自山麓至山顶两步一人,手持彩带绣球相间而立。山项高筑圆坛,中祀昊天上帝,左列“天书”,太祖、太宗二帝神位配于右,真宗衮冕首祭,礼毕饮福酒。封禅礼毕,大赦天下,封泰山娘娘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资料图) 泰山蒿里——聚敛鬼魂的冥府。中国古代的冥界地狱,并非深藏于地下,而是分布在人民居处的周围。也许是在阴森恐怖的山林深处,也许是在暗无天日的洞穴曲端,也许是在宁静冷漠的先灵坟茔,也许是在神位林立的宗族庙堂。在中国人看来,阴间如同阳间一样,也是有等级有秩序的,阴曹地府只不过是人世王朝组织的翻版而已。在人间最基层的独立行政官员是知县,相应的阴间官吏则是人们熟知的城隍,他的神庙遍及每一个县城。中国的民族众多,幅员广大,因此冥界地狱亦非一处,而是分布各地山岳。 五殿森罗王(资料图) 蒿里,位于泰山以南,汉以前称作“高里山”。早在汉朝时,古人就有“泰山主生死”,“人死为鬼,魂归泰山”之说,并把它附会于蒿里。《汉书·武帝纪》:“太元初年,檀高里。”颜师古注释:“死人之里谓之蒿里,字则高为蓬蒿之蒿,或者见泰山神灵之府,蒿里山又在其旁,即以高里为蒿里。”蒿里就被公认为“聚敛魂魄无贤愚”的冥府。《孝经援神契》载:“太山,天帝孙,主召人魂。东方万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长短。”晋陆机《泰山吟》曰: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已远,层云郁冥冥。 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途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资料图) 泰山人胡母班,曾至泰山之侧,忽于树间逢一绛衣驺,呼云:“泰山府君召。”班惊愕,逡巡未答。复有一驺出,呼之。遂随行数十步,驺请班暂瞑。少顷,便见宫室,威仪甚严。班乃入阁拜谒。主为设食,并委托他送信与其女婿。胡母班完成任务后,过了几年,经过泰山,向泰山府君汇了带信的过程后。忽见其父着械徒作,此辈数百人。班进拜流涕,问:“大人何因及此?”父云:“吾死不幸,见遣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处。知汝今为明府所识,可为吾陈之,乞免此役,便欲得社公耳。”班乃依教,叩头陈乞。府君曰:“生死异路,不可相近,身无所惜。”班苦请,方许之。于是辞出,还家。岁余,儿子死亡略尽。班惶惧,复诣泰山,扣树求见。昔驺遂迎之而见。班乃自说:“昔辞旷拙,及还家,儿死亡至尽,今恐祸故未已,辄来启白,幸蒙哀救。”府君拊掌大笑曰:“昔语君‘死生异路,不可相近’故也。”即敕外召班父。须臾,至庭中,问之:“昔求还里社,当为门户作福,而孙息死亡至尽,何也?”答云:“久别乡里,自欣得还,又遇酒食充足,实念诸孙,召之。”父涕泣而出。班遂还,后有儿皆无恙。这是讲胡母班为父求情,使其父脱离劳役,而升为社公。 宋代笔记小说亦多载冥府鬼神的传闻,景焕《野人闲话》载:四川罗江县道士谯乂俊,忽梦太山府君追之,赐以黄敕,补为杖直。昼归阴间,夜赴冥府,如此二十余年。忽于冥间遇道士,谓曰:“尔何不致名香?昼于阳间,上告南辰北极,必得免。”宋吴误《江淮异人录》卷下载:“闽中处士张标者,有道术,能通于冥府。或三日五日,卧如死而体不冷,既苏,多说冥中事。或言未来,一一皆验,郡中大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