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信道:从“不知道”到“知道”

http://www.newdu.com 2018-08-21 腾讯道学 三晚居士 参加讨论

    文/三晚居士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真假未知。说的是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我怎么看不懂啊?”毕加索反问:“你听过鸟叫么?”那个人说:“听过呀。”这时候毕加索追问:“那你听得懂么?”
    
    毕加索的牛(资料图)
    这个故事,被很多人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解读。但这次之所以要提到这个,其实和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一些事情很有关系。比如道教的信众,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讲了一段经或者画了一张符,对方看不懂,就会进行一些意想不到的追问。这很正常,因为“搞明白”一个事情,能给人带来一种安全感,这也许是一种生存的本能。但“搞明白”与否,这个思维过程中,裁判还是你自己。
    只不过大部分人不会这么去想这个问题。于是,就会觉得宗教的脸孔是这样的:直接给你扔出一个自洽的,完全的理论,直接向你宣告,世界、宇宙就是他描述的这个样子。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某个核心理论,比如“道”来解释。如果你不懂,那就是你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但即便如此,你仍然必须无条件地去相信它。
    
    对所讲的道理产生疑惑,问题不一定是出在听众身上(资料图)
    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是不是觉得听我们许多道长、大师讲道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感觉?这完全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问题么?我觉得不是,因为一个优秀的讲述方式不是这样的。这个错误不能完全由听众承担,传道者本身的水平,也往往非常有限。我们现在确实科技水平空前高,但不代表讲道理的水平提高了。事实上比起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大众在说理和“听话”的水平上并没什么进步。相反,一部分的心理空间被“技术”填充之后,人们可能变得更加自以为是。这里的人不仅仅是那些“道”的接受者,或者说道教潜在的信众,对于传道者以及已经信道的人也是适用的。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道”是有层次的。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后人只看到“齐物”的思想在其中,却忽略了你得先看到层次与差异,才能看到平等的问题。没有差别就没有齐一,没有层次就无所谓平等。那这个层次是什么样的呢?通俗点说,就是一个从“不懂”到“懂”,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
    
    先有层次和差异,然后才有平等(资料图)
    拿道教的经典来说,有的东西是给修行人看的,有的则是给懂的人,做研究的人看的,有的是给普通信众看的,有的是给局外人看的,甚至有的是给反对者看的。因为信仰道教这回事,实在没个最高的标准。有些人在道教圈里没什么地位名望,也没读过太多的经典。但他作为一个信众,能够心怀善念,用道教的精神来生活,来做个好人,那我们就应该肯定他的境界和层次。反之有些人,可能名望地位都高,学问也好,但做人不行,这样的人该批评也一定要去批评。在“知道”这件事上,最不怕讲道理。
    所以我想,对于道教有兴趣的人,如果对经典不熟悉,其实也不必烦恼。可以先去读读道教史,道教有很多不同的教派和思想,一种新的思想和教派的出现,并不是几个道士凭空想干就能干成的。正一出现在后汉,雷法兴盛于两宋,全真肇起于外族统治时期,这都是与历史和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先去了解这些,再看这些经典,就会更信服,更知道最核心的关窍与最有说服力的点在哪里。也能够辨别出某些大师为了标新立异而强行幻想出的一些东西。这对于个人的修行,乃至整个道教的发展,都有莫大的好处。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三晚居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