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201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的一百周年,在一百周年比较长的时间,我们应该回头看看这百年来所提倡的新文化是怎么样的一个新文化,这个新文化是不是仍然以西方文化为主或者所谓的现代文化就是西方文化,值得我们仔细地去看看。 同时,我也觉得我们也应该看一看在百年来我们对中国的传统破坏了多少。当然中国传统中有不好的东西,弃之不足惜,但是有价值的东西是不是也遭遇到破坏,也值得我们检讨。 我们知道在五四运动的时候,有个“打倒孔家店”的这个口号,当时都认为儒家是不好的,要把它打倒。但是呢这个孔家店里头,有好的东西也有坏的东西,有暂时的东西也有永恒的东西。如果把孔家店砸了,是不是好坏一起都被破坏了?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倒洗澡水的时候把小孩一起倒掉了。我觉得就有一点这样的情况。我们知道五四打倒孔家店,后来文革的时候又批孔扬秦,所以儒家或者孔子经过将近百年的折腾。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的生命力还在,改革开放之后,儒家又起来了。 儒家顽强的生命力,让它历经几次波折,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可以注意到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各地都普遍地建立,我个人在美国时候也去看过在美国的几家孔子学院。可是我觉得孔子学院,据我所见到的主要还是在教汉语。我觉得这个作用并不是很大,而且在美国还有一些人认为孔子学院有政治的企图,所以我觉得这个钱花得并没有很到位。 我个人并不是专门研究儒家的,儒学也不是我的专业,但是我毕生研究历史,我从这个历史的角度可以看到,儒家对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我也看到儒家的有些价值对今天还是非常有用的,所以今天我讲的题目就是谈谈儒为今用这个问题。 我提出三方面的用处,我个人觉得是非常大的用处。 第一个用处,就是儒学可以作为我们文化主体性的一个核心价值。说到主体性,这其实也是西方人的概念,英文所谓subjectivity。 什么叫subjectivity呢?就是在17世纪出生,在18世纪过世的意大利的一个有名的历史哲学家叫维科(Vico),他就指出,自然科学跟人文社会科学有很不同的地方。自然科学是比较没有所谓主体性,可是人文社会科学必然有主体性,有主体性的原因是有文化背景的不同跟价值判断的不同。 我们知道英国有名的哲学家怀特海(Whitehead),他曾经说过,说近代科学是在欧洲产生的,但是可以传播到任何有理性的国家,这是自然科学。可是人文科学它不能够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就这样搬到另外一个国家,所以需要有主体性的。 这个主体性经过维科(Vico),后来德国的海德格尔(Heidegger),到20世纪一个非常著名的思想家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他就提出来一个所谓文化多元论的概念,cultural pluralism。他所谓的文化多元论,不是所谓文化相对论,而是他认为各个文化都有自主性,都可以并存的这个情况。 他的理论,我看了在有一些世界历史上得到实践。就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非西方国家对西方文明的反映,可以看出有这种所谓文化多元论这种思维。 当不同的文化碰撞时,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态度?(资料图 图源网络) 首先讲俄国,俄国在彼得大帝的时候就是完全西化,他亲自到西方去学习,但是之后就产生了一个所谓亲斯拉夫派,就是Slavophiles,他们并不是反对西方的文化,但觉得俄国自己的斯拉夫文化也应该要并存。这是俄国的例子。 我们再看日本的例子。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也有西化派,最有名的西化派就是福译谕吉,到了明治中期的时候,就是1880年代的时候,出了一批新的一代的日本知识分子,就所谓政教社,这个政教社他们就提倡所谓“国学”,可是他们这些人也不是反对西学,而是认为日本的思想文化还是可以并存的。 在中国,我就见到章太炎,我觉得章太炎他提出的这种文化多元论,而且我发现章太炎跟日本的政教社都有来往。可是我觉得章太炎的文化多元的观点,没有在近代中国凸显出来。在中国我觉得还多半是文化一元的思维,当然传统的那些保守派认为只有中华文化,看不到其他的文化。 其实康有为他们一些维新派,他们也是一元的。因为他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公共治理。所以中国因为在这个公共的道路上落后了,所以我们可以迎头赶上。到了五四新文化要全盘西化,又是一元的,认为西方的文化好像是一床家具,可以搬到中国来。 假如我们知道这个文化是多元的话,那我们就觉得应该重视中国的主体性的文化。讲到中国主体性的文化,当然儒家是最主要的。在西方也称中国为儒家中国、儒教中国,confucian china,我想不是没有道理的。 其实孔子跟儒家的影响主要不在于政体。有很多人都觉得儒家是依附在中国传统的集权政治上面,其实中国传统的政治是基于法家,而不是儒家。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儒家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基石(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知道到了南宋,朱熹就曾说过,说“八百年来圣人之道,未一日行之于天下”,他那是八百年,表示所行的政治制度不是基于儒家的,而是基于法家的。 但是儒家当然在中国传统政治起了作用。我觉得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软化了法家的严刑,这种酷刑,这种严厉,能把它稍微软化,这也是它很大的作用。 但是儒家的影响绝不止于政治体制方面,其实儒家的影响是非常的广泛,涉及到整个的社会。 我们知道从隋唐开科取士就是以儒家的经典为教育新一代的官员和知识分子的一个主要的材料,所以西方人说中国的这些官员都是所谓儒家官员,Confucian scholar或者Confucian scholar officials。 所以这个影响是很大的,而且我觉得儒家的传统对中国的影响,不光是政治的,而是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很大,而且是越来越强烈。 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知道在唐朝的时候,武则天还敢称帝,可是到了清朝的时候,慈禧太后的权力不下于武则天,而且掌权四十年,她不敢称帝,我想跟儒家的伦理等等影响是很有关系的,所以可见儒家的影响很大。 另外一点,我们必须要注意到,我在国外教书的时候,外国人看到中国在秦汉帝国崩溃之后,经过差不多五百年的分裂,结果隋唐又重新统一,他觉得这个是一个奇迹,他们说是miracle。 儒家对传统中国的影响是越来越强烈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因为我们知道西方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经过一千年演变,就再也没有变成一个统一的帝国。欧洲,其实跟中国差不多大小,变成了列国。 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文字。因为西方是拉丁文字,到蛮族入侵以后,他们用自己的土语来拼他的母语,就变成德文、法文、英文,后来变成德国、法国、英国等等。 可在中国的方块字,汉字是不能拼音的。所以中国也有蛮族入侵,可是他们进来以后,不能用汉字来拼他们的母语,而只好采用汉字。经过汉字,而后变成汉化,这个所谓的汉化,大部分还是儒化。 我们可以看到魏孝文帝建立孔庙,尊重孔子,而且是大规模的汉化。其实蒙元的时候还是尊重孔子,建立孔庙。到了清朝,清朝的皇帝更加重视儒学。 我们知道,像乾隆皇帝,他一年要花四十天到曲阜去。所以有人认为清朝把儒家作为统治的一种手段跟工具,我个人觉得是难以成立的。而且清朝这些皇帝非常尊敬儒家,因儒家而汉化。所以汉化的一个实质的内容其实就是儒化。 当然不只是乾隆皇帝了,我们可以看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个皇帝,顺治皇帝。最近我看到他一本所谓《资政要览》,就是发给满汉臣工的书。它里头的内容根本完全是儒家的思想,忠孝节义等等。而且顺治一入关以后就是想做中国的皇帝,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如此。 所以儒家对整个中国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当然可以把儒家的核心价值,最有价值的东西,做我们现在中华主体性文化价值的一个核心。在这一点,我觉得是儒学为今用的一个大的用处,这是第一点。 汪荣祖先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观看完整版视频请点击https://v.qq.com/x/cover/tyug12a66i3k0eh/q0027726wm0.html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