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习 只是知道可不行

http://www.newdu.com 2018-08-27 腾讯儒学 马叔礼 参加讨论

    《论语·雍也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今天跟各位来谈《论语》的一句话,叫:“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是在讲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一个学习层次的深浅。
    美国有一个罗德管理学院,他们有一个东亚管理学院,就是每一年都到大陆去做很多的学习。他说,他们到大陆去学习中文,常常会发现国文老师,要小孩子把一个字一写就写一百遍,他们不能理解。
    他说为什么一个字要写一百遍?是不是因为中国字太难了?我说不对,刚好相反。我说,中国字是最容易认的,因为它有图像性。
    我们小的时候,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一个字怎么写呢?其实你早就会写了;所以“知之者”的部分,很早就有了,所以一个字有几笔画,天地、水火、日月、山泽,你都会写。
    可是你写书法的时候,就要把一个字写得漂亮,要写得有美感,这个时候就不是写一遍了。如果光是“知之者”的层次呢,我会写就好了,写个几遍,记住这个笔画就好了;所以各位就知道,“知之者”只是第一个层次。
    
    练书法不同于日常写字,追求的是美感(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好之者”就开始追求,为什么会让他可以一直有追求呢?因为这里面层次丰富。
    所以一个人,当他懂得了一种艺术的深度以后,他就有一种陶然忘我的“乐”;这个快乐呢,就超越了一种功利跟现实。
    我知道这个字,我会用它,是有功利性的,那我把中文五千个常用字都学会了,都学会了我可以用,这个是有功利性的。可是当我在写书法的时候,那种快乐它已经超越了那种实用,它是满足你的情感,满足你的心灵的世界。
    所以各位要知道,如果你会写字,拿写字这件事情来比喻,“知之者”就像你会写字,这个字怎么写,有几笔,这个叫“知之者”,可是还要“好之者”,到最后你喜欢去学习,喜欢写书法。
    “好之者”到最后会忘情,叫“乐之者”,所以任何一个东西,如果没有快乐就不能够长久。
    那我们造字的时候,“好”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念Hao(三声),一个念Hao(四声),那读音念Hao(三声)是它造字的原意。
    楷字里面有个怀孕的“孕”,怀孕的“孕”上面写一个“乃”,下面写一个儿子的“子”,那这个孩子生下来,身体还原了,那什么人怀孕呢?女人怀孕,所以女人把孩子生下来就要喂奶,所以喂奶的“奶”就是一个女、一个乃。
    
    古人造字时,往往会和现实情况联系起来(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喂奶是谁呢?就是女人,就是妈妈。那生了一个孩子就叫“好”,所以女人有了儿子就叫“好”。
    那“好”为什么念Hao(四声)呢?就是喜好。你看母亲有母爱,母性的爱是天生的,一个母亲生了孩子以后,她就会喜爱自己的孩子,因为这个儿女是从自己的肚子里,十月怀胎生出来的,她就会喜好。
    那快乐的“乐”这个字呢?一个白色的“白”,两边是“么”,下面一个“木”。我们古代呢,做乐器的木头不是一般的木头,通常是用梧桐木。
    为什么梧桐木呢?你看“梧桐”怎么写?一个“木”、一个“吾”,一个“木”、一个“同”就是“梧桐”。就是我透过这个木头,所做的琴,跟天下人求同,所以叫梧桐。
    那么孔子告诉我们,“礼求异,乐求同”。地上有几百万物种,动物、植物几百万物种,可是大家共有的天是一样的。
    
    礼求异,乐求同(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天上有什么?第一个太阳,第二个月亮,第三个星星。第二个白天晚上,第三个春夏秋冬,不管你是多少动物、植物,大家共有的天是相同的。
    因此我们中国就有礼乐教化,礼是求“异”,乐是求“同”,所以礼是为了分别尊卑长幼,所以你用词、用语,礼不礼貌,礼有个节,礼有个貌,那礼有个仪态,都跟什么、都跟长幼尊卑跟这些有关。
    那可是乐是求“同”,比如说你不懂法语,不懂德语,但是你听一个法国的小提琴家,或者一个德国人弹的钢琴,或者一个中国人弹的古琴,如果他的音乐很美的话,大家都可以欣赏,所以音乐是最广的艺术,所以音乐是求同,而礼是求异。
    那现在的父母呢要教小孩子,如果只让他知道“知之者”这个层次,太浅。要能够让他主动想要去学,就“好之者”,不是为了考试成绩,也不是为了那个毕业证书。
    学校里要考的东西,是学校里教的课本,可是如果就中文来讲,中文的程度好坏,难道就在那个学校那个课本,那几篇文章就决定你的中文程度吗?不是。
    我们小的时候,看《水浒传》、看《三国演义》、看《西游记》、看《红楼梦》,好看得不得了,可是那考试不考。
    所以一个父母要培养一个小孩子“乐之者”的层次,只要他保持喜欢读书,他就可以一直好之,好之以后最后可以在里面得到快乐,所以凡是有“乐”的东西,都要有无限的层次。
    
    马叔礼先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主讲人简介:
    马叔礼,台湾知名作家、文化学者,主张诠释经典以纯净之心,格物之法,直接面对,静观自然,感悟哲理。现任台湾日月书院讲座主持人、慈晖文教基金会讲座主持人,长期担任汉声电台、台北电台、《国语日报》等专栏主持人。
    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视《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