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花卉吸收万物精华,以华丽的容颜,随着大自然的运行,或荣或枯,或放或敛。在中国,对花卉的观赏、栽植、吟咏和描绘的历史悠久,历代艺术家从自己的情感性灵出发,借物抒情言志,以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延展花卉之美。近日,辽宁省博物馆拿出了一批馆藏明清花卉绘画作品,有兰竹品行高洁,也有牡丹雍容富丽,不乏名家手笔,百花绽放,满庭芳华。 《漪兰竹石图卷》( 局部) 辽博此次“满庭芳华”展览中推出的一幅重点展品是长近14米的文徵明《漪兰竹石图卷》,平铺开来完整展现了全貌,尤为引人注目,是画家花卉作品的代表作。文徵明书画双绝,一般认为,其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公认评价最高的是山水,花卉作品留存很少,但秀润天成,自有特色,这样的长卷更是十分少见。 若论家世背景,与“吴中四才子”中的另外三人相比,文徵明绝对是个富家公子。3岁时其父考中进士,次年秋出任永嘉县县令,后被提拔为南京太仆寺丞。与唐寅和祝允明的天赋异禀不同,文徵明天资一般,甚至低于平均水平,八九岁时仍口齿不清,家人一度“疑其不慧”,多亏家境优渥,父亲延请名师加持,历经多年苦学,终成一代才子。他在诗文方面继承了乃师吴宽衣钵,书法得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真传,画艺受益于恩师沈周教导,是典型的名师高徒。文徵明不仅跟随这三位名师学艺,品行也深受其影响,在他身上能看到吴宽的高洁自守——皇亲贵胄以珠宝文玩馈之求画,一概不收;李应祯的刚直严谨——厌倦官场权谋争斗屡次辞官;待人宽容,淡泊名利脱胎自恩师沈周——世间仿其书画者众,文徵明每次遇到只是哈哈大笑,甚至鉴定为真迹,亲自钦印,理由是:他人卖画自是遇到难处,何必拆台毁人生计。 资料图 文徵明一生仕途不顺,屡试不第,挣扎科场近30年,从乌发到白头,最终以“岁贡”身份晋京,此时的他在文人圈中早已声名显赫,在岁贡生考试前就被皇帝授翰林待诏。供职期间,文徵明虽然以年长被尊为上座,但并不受重用,期间发生了著名的“大礼议”事件,聚众忤逆皇帝的官员都受到重罚,有16人被廷杖至死。这件事引发文徵明内心很大震动,他既不愿强颜奉承,也不想倔强固执己见,与其这样左右为难,不如归去。为官三年多后,明嘉靖六年(1527),58岁的文徵明辞官回到苏州,直至九十终老,一直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文徵明作为中国书画史上一位少有的书画双绝的实力派大家,一生沉浸于书画达70年,寿命长,画龄也令他人望尘莫及。他虽然师从沈周,却并未受沈周雄强刚健、粗犷张扬的画风所笼罩,反而偏爱秀丽、细润、雅致一路的山水,这与他温和细腻的性格有关。细笔山水最能代表文徵明自己,是他的本色画,代表作如《真赏斋图》(上海博物馆藏)、《惠山茶会图》(故宫博物院藏)。依据物以稀为贵的商业理论,画史上反而有“细沈粗文”之论,就是说沈周的画多纵逸,故以细笔为重;文徵明的画多工细,风格粗放的反而为贵。 文徵明画像 梅兰竹菊,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绘画题材。文徵明以画兰竹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画兰取南宋画家赵孟坚的繁与郑思肖的简,糅以行书和草书的笔法,通过变化莫测的提按,将兰草的飘逸、婀娜、翻卷表现得十分传神。清代范玑说:“写兰以文门之法为正宗。”他的竹也与前人不同,锐利劲挺,卓尔不群,人称喜气写兰,怒气写竹。文徵明的兰竹,把文人画注重拟人化和意象美的特点,彰显得入木三分,辽宁省博物馆藏的《漪兰竹石图卷》是其代表花卉画。 《漪兰竹石图卷》卷尾有长跋曰:“余雅爱二公(赵孟坚、郑思肖)之笔,每适兴,必师二公”,可见他传承前人的作法。“此幅长卷有蕙兰三十多丛,千蕊万叶有条不紊,点心能顾及每一朵花的朝向,并尽量避免雷同,显示了画家深厚的功力。” (责任编辑:admin) |